见山楼下植梅百本九月见花
手种寒梅度一春,主人指日是行人。
孤根奈久不忘旧,疎蕊逢秋已献新。
堪笑世情何恁薄,不知花意却相亲。
年年记取栽培力,为送幽香入梦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亲手种植寒梅度过了一个春天,主人指着太阳告诉我是行人的方向。
孤独的根部经历长久的岁月仍然牢记着过去,稀疏的花朵在秋天已经献出了新的果实。
可笑的是世俗的情感为何如此淡薄,不明白花的意思却是相亲相爱。
每年都记住吸取培育的力量,为了把幽香送入梦境频繁出现。
去完善
释义
1. 见山楼:诗人居住地的楼阁名称。
2. 寒梅:指的是冬季开花的梅花。
3. 度一春:度过了一个春天。
4. 指日:喻指离别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5. 孤根:孤单的梅树根部。
6. 柰久:承受时间的消磨。
7. 疏蕊:稀疏的花蕊。
8. 献新:这里是指梅花在秋季开放。
9. 世情:世俗的情感。
10. 恁薄:指感情淡薄。
11. 花意:梅花的情意。
12. 相亲:相互亲近。
13. 记取:记住。
14. 栽培力:指对植物的养护之力。
15. 幽香:指梅花的香气。
16. 梦频:梦中相见频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见山楼下植梅百本九月见花》,是董居谊所作。作者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诗以“手种寒梅”开篇,表达了作者亲手种植的寒梅已经度过了一个春天,以此为契机,引出了“主人指日”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接着,诗人通过“孤根奈久”和“疎蕊逢秋”两个词组,描绘了梅花顽强的生命力和它那勇于面对困境的品质。同时,这两句也传达出诗人对于梅花的敬意与钦佩之情。
而后两句“堪笑世情何恁薄,不知花意却相亲”,诗人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世间人们对于梅花的冷漠态度,这与梅花自身的美好品质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对比手法凸显了诗人的感慨: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和无知,而对花朵的情感又是如此亲密。
最后两句“年年记取栽培力,为送幽香入梦频”,则表达了作者希望每年都能欣赏到梅花的美丽芬芳,并期待它把清幽的香气带入梦中,给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这首诗借物抒情,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山楼下植梅百本九月见花》是明代诗人董居谊所创作的。董居谊生活在明朝中期,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崇尚清高、雅洁的品质,而梅花因其傲霜斗雪的特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品质的热爱和对高雅品质的追求。
在创作这首诗时,董居谊正值中年,人生阅历丰富,对人生的理解较为深刻。他的生活背景和社会地位使他更加关注自然和生活品质,这也使得他笔下的梅花显得格外生动、真实。
明中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发达,园林艺术和花卉栽培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时的文人墨客喜欢聚集在私家园林之中,以诗酒为乐,探讨人生哲理和艺术见解。因此,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生活中的细节,关注自然环境和花卉生长,并以此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