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戚姑山

标题包含
戚姑山
重上危楼意豁然,倚栏检点旧山川。 身离城郭尘嚣里,眼到云天杳霭边。 只恐老松添岁月,长教修竹障风烟。 回思灯火书窗下,偻指如今六十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再次登上高楼,心情豁然开朗;依靠在栏杆旁,回顾过去的山水风光。 身体远离城市的喧嚣,眼睛望向云天的尽头。 担忧古老的松树增添岁月的痕迹,修长的竹子遮挡了风和烟雾。 回想起在灯火通明的书房里读书的时光,屈指计算到现在已有六十年。
去完善
释义
1. 戚姑山:地理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虚构的地点。 2. 危楼:高楼,这里指作者登上的高楼。 3. 意豁然:心情豁然开朗。 4. 栏:栏杆。 5. 检点:检查梳理。 6. 城郭:城市和农村。 7. 尘嚣:世俗的纷扰。 8. 杳霭:模糊不清的样子。 9. 老松:松树,这里指古老的松树。 10. 岁月:时间。 11. 长教:长时间教导。 12. 修竹:修剪过的竹子。 13. 障风烟:遮挡风烟。 14. 灯火书窗:灯光映照的书房。 15. 偻指:屈指计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戚姑山》,是清代诗人董居谊的作品。全诗以登临高楼为线索,表达了对故乡景色的感慨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重上危楼意豁然,倚栏检点旧山川。”诗人重上高楼,心境豁然开朗,凭栏眺望故土山河,引发思绪万千。这里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怀,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恋。 颔联“身离城郭尘嚣里,眼到云天杳霭边。”诗人离开城市的喧嚣,放眼望去,云天相接,景色壮观。这里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颈联“只恐老松添岁月,长教修竹障风烟。”诗人担心老松树增添岁月痕迹,希望翠竹能抵挡住风烟。这里借物喻人,表达对时光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 尾联“回思灯火书窗下,偻指如今六十年。”诗人回想起当年在书窗下苦读的时光,屈指一算,已过去六十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戚姑山》是明代诗人董居谊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朝中期,即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正处于明朝的鼎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 在这个时期,董居谊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的文化氛围影响。他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生活,以山水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戚姑山》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品。 在创作这首诗时,董居谊可能正在游览戚姑山,他被山中的美景所吸引,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赞美山水的诗篇。诗中描述了戚姑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