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县圃栀子花三重生简潘君

标题包含
县圃栀子花三重生简潘君
疎花早不奈香何,三叠琼葩底用多。 最是动人情意处,黄梅已老未逢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稀疏的花朵早早地失去了香气,三度盛开的花朵又能有什么用处呢?最触动人心的是,黄梅已经老去还未曾遇见荷花盛开的季节。
去完善
释义
1. "疏花":指稀疏的花朵,这里用来形容栀子的花朵。 2. "不奈香何":意思是无法抵挡花香的诱惑。 3. "三叠琼葩":指栀子花的三重花瓣,"琼葩"是美丽的鲜花的意思。 4. "底用多":这是古汉语的倒装句式,意为"何用多",即不需要那么多。 5. "最是人...处":这句诗的意思是,最令人动情的地方是,当黄梅已经凋谢时,栀子花还未开放。 6. "黄梅":指黄梅时节,也就是夏季。 7. "未逢荷":"荷"指荷花,这句话是说栀子花在黄梅季节过后才盛开,所以没遇到荷花盛开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陈宓以栀子花为题材,通过对栀子花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对友情的深切怀念。诗的开篇,诗人描述了栀子花的清香和疏花的特点,以及栀子花在盛夏时节盛开时的美丽景色。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三叠琼葩”的形象比喻,强调了栀子花的三重花瓣,以及它们在阳光下闪耀的璀璨光芒。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以黄梅(即梅雨季节)和未逢荷(指初夏荷花还未开放)为背景,暗示了时间已经进入了夏季,而栀子花的盛开恰好填补了这一时期的花期空白,给人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这里的“最是动人情意处”,是诗人对栀子花美丽、纯洁、芬芳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与友人潘君之间深厚情谊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县圃栀子花三重生简潘君》是南宋诗人陈宓的作品。在公元12世纪初的南宋时期,陈宓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任户部侍郎、湖南安抚使等职,是一位关注民生疾苦、主张革新的政治家。由于社会动荡和家族传统的影响,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处于战争状态,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严重。陈宓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始终关心民间百姓生活,主张改革弊政,减轻民众负担。在任湖南安抚使期间,他还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当地民生。 这首诗以栀子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怀念。“县圃栀子花三重生简潘君”描述了栀子花在县圃中三次重生的景象,象征着作者与潘君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生命力和希望的美好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