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宫词二首

标题包含
宫词二首
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香铺罗幌不成梦,背壁银缸落尽花。 金波寒透水精帘,烧尽沈檀手自添。 风递笙歌门已掩,翠华何处夜厌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中(生卒年不详),字有中,号石湖居士,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一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全唐诗》等文献资料。 李中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歌赋,尤以诗名最为显著。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门锁窗垂映月光,皇家的华丽就在咫尺却像天涯般遥远。 床上铺满罗纱做成的帷幔却难以入睡,背靠墙壁看着银灯里的花瓣凋落。 寒冷的水晶帘倒映着月亮,点燃沉香木的手需要不断加香。 风吹过门扉传来悠扬的笙歌,皇家的车驾此时在何处呢?他们是否也在深夜感到厌倦和疲惫呢?
去完善
释义
1. 翠华:指皇帝的车驾或皇帝的代称,这里借指皇宫。 2. 咫:周制八寸为咫。 3. 罗幌:即绫罗帐幔。 4. 金波:月光的美称。 5. 水精帘:水晶制成的帘子。 6. 烧尽沈檀:燃烧尽了沉香和檀香。 7. 风递笙歌:传送过来的音乐声。
去完善
赏析
《宫词二首》是晚唐诗人李中的组诗作品,共两首。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宫中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深宫女子孤独寂寥的生活状态。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首句“门锁帘垂月影斜”描绘了深宫之夜的景象。夜幕降临,宫门紧闭,窗帘低垂,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投射进来,形成了一道道倾斜的影子。这句诗以静景开篇,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次句“翠华咫尺隔天涯”进一步揭示了深宫女子的心理状态。翠华指的是皇帝的仪仗,这里用来代指皇帝。虽然皇帝近在咫尺,但对于这些深宫女子来说,却仿佛相隔天涯,难以相见。这句话表达了她们无法与皇帝亲近的痛苦和无奈。 第三句“香铺罗幌不成梦”写的是深宫女子在孤独的夜晚无法入睡的心情。她躺在铺满香料的罗帷中,却无法进入梦乡。这句诗通过描写女子无法成眠的状态,进一步表现了她的孤寂与无奈。 尾句“背壁银缸落尽花”则描绘了女子长夜无眠的背景。她背对着墙壁,看着银灯上的花瓣渐渐凋零。这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孤独的心境,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第二首诗同样描绘了深宫女子的孤独生活。首句“金波寒透水精帘”通过描绘寒冷的月光穿透水精帘的景象,表现出了宫中的清冷氛围。 次句“烧尽沈檀手自添”则描述了女子在漫漫长夜中独自燃烧沉檀香的情景。这一句既展现了女子孤独的身影,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渴望与期待。 尾句“风递笙歌门已掩,翠华何处夜厌厌”则是通过描绘风声传递出的笙歌声和已经关闭的宫门,表达出女子对皇帝的思念之情。翠华再次代指皇帝,而“夜厌厌”则形容女子在漫长的夜晚中感受到的厌倦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李中在翰林院任职时创作了这组诗。 在唐代的科举制度下,士人往往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李中是晚唐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科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长安城任过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官运并不亨通,曾在翰林院任职,后来被贬到地方担任县令。 在此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政治混乱和经济衰败阶段。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现象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尽管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仍难以扭转局势。这使得许多文人雅士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和失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中以宫词为主题,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朝政的看法和对国家的忧虑。在这首诗中,他揭示了皇帝与宦官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展现了晚唐社会现实的严峻状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