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甘露寺

标题包含
题甘露寺
北固岩端寺,佳名自上台。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 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 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 觉路花非染,流年景谩催。隋宫凋绿草,晋室散黄埃。 西蜀波湍尽,东溟日月开。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固岩端的寺庙,美好的名声由古至今。地处京口的地方,山脉绵延直至海门的尽头。 曙光在烟雾中消失,潮水声从下面传来。一个小小的角落与城墙相通,高耸的楼台高达千仞。 树林昏暗好像有老虎降临,江水滔滔似乎能承载酒杯。福气降临寺庙增添了气场,神仙的钟声飘落在天空。 觉悟的道路已经繁花盛开,流年时光不必催促。隋朝的宫殿已凋零了绿色的草地,晋朝的宫廷也已散落了黄色的尘埃。 西蜀的波浪已经结束,东方的海面太阳和月亮升起。如果登上了最高的山巅,应当可以看见那遥远的蓬莱仙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此诗的题目是“题甘露寺”,题目中的“题”字是古文中的用法,意为“为……而作”。 2. 甘露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 3. 北固岩端寺:指甘露寺,因其位于北固山的山端而得名。 4. 佳名自上台:这里的“上台”指的是古代皇帝,这句是说甘露寺的美名源自皇帝的赞美。 5. 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这两句描绘了甘露寺周围的地理环境。京口即今江苏镇江,海门则是长江入海口附近的地名。 6. 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这两句描述了在甘露寺所能看到的景色,太阳从烟雾中升起,潮水从东边涌来。 7. 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这两句形容甘露寺的壮丽景象。一隅是指一角,雉堞是古代城墙上的女墙,千仞形容极高的楼台。 8. 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这两句描绘了寺中宁静的环境。降虎指老虎下山,度杯是饮酒的意思。 9. 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甘露寺的美好祝愿。福庭指庙宇,仙磬是寺中的钟声,昭回有吉祥之意。 10. 觉路花非染,流年景谩催:这两句表示在寺中感受到的清静氛围。觉路是醒悟之路,流年景指时光流逝。 11. 隋宫凋绿草,晋室散黄埃:这两句回顾了历史上的兴衰。隋宫和晋室分别指代隋朝和晋朝的皇宫。 12. 西蜀波湍尽,东溟日月开:这两句描绘了从甘露寺俯瞰到的景色。西蜀指四川一带,东溟指大海。 13. 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甘露寺的壮丽景象的诗,诗人在此抒发着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例如“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一句,以地势的变化表现出自然景观的美感;而“觉路花非染,流年景谩催”则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沧桑的感受。整首诗色彩鲜明,节奏明快,充满生机,令人陶醉于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甘露寺》是唐代诗人卢肇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20年至859年之间,此时正值唐朝中期。在这段时间里,卢肇经历了科举失利、官场沉浮等多重人生波折。 在这个时期,甘露寺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甘露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这座寺庙依山而建,四周景色秀丽,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 在《题甘露寺》这首诗中,卢肇通过对甘露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佛教信仰的敬仰。他借甘露寺的雄伟壮观,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