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忆鄂渚

标题包含
忆鄂渚
我离鄂渚已十年,吴儿越女空华鲜。 不如上游古形势,四十余万兵筹边。 中原地与荆襄近,烈士烈兮猛士猛。 泽连云梦寒打围,城接武昌晓排陈。 书生岂无一策奇,叩阍击鼓天不知。 却思仙人白玉笛,胡床醉倚南楼吹。 貂蝉兜鍪两岑寂,若耶溪傍还作客。 空馀黄鹤旧题诗,醉笔颠狂惊李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江西吉安,是南宋中叶的一位重要文人。 刘过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后来,他...查看更多
可以麻麻
去完善

译文
我已经离开湖北已经有十年了,那里的男女依然显得光鲜亮丽。 如今我更想回顾古战场的壮景,那是数十万士兵为保卫边疆而战的情景。 中原地区离荆襄如此之近,英勇的战士热血沸腾、威风凛凛。 湖泊连天的战场上,寒气逼人;城池相接,拂晓时分整齐的军队列阵以待。 作为一个书生,难道我没有出奇制胜的策略吗?但当我敲响了天门,激动的心情却无法得到回应。 倒是在这个时候想起了仙人的白玉笛,在南方的小楼上醉意阑珊地吹响。 貂蝉和兜鍪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我却还在若耶溪旁逗留。 只剩下那首被李白惊叹的黄鹤楼诗,仿佛在告诉人们过去的辉煌。
可以麻麻
去完善
释义
1. 鄂渚:地名,即鄂州。位于今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东部。 2. 吴儿越女:指江南地区的男女。这里可以理解为江南的美丽风光。 3. 上游:古代称长江上游为上游。 4. 古形势:古代的地形地貌。 5. 荆襄:荆,荆州;襄,襄阳。两地都是古代的战略要地,今分别属于湖北和河南。 6. 烈士烈兮猛士猛:形容英勇的士兵和壮烈的战斗场景。 7. 云梦:古代地域名,包括现在的江汉平原一带。 8. 泽连:相连的水泽地带。 9. 排陈:列队布阵。 10. 书生:作者自谓。 11. 一策奇:一个奇特的计策。 12. 叩阍击鼓:向宫门敲击钟鼓,指向上进言或请求。 13. 却思:又想到。 14. 白玉笛:用白玉制成的笛子。 15. 胡床:古代的交椅或马扎。 16. 南楼:此指黄鹤楼。 17. 貂蝉:貂蝉冠,古代武将所戴的饰有蝉纹的金冠。 18. 兜鍪:头盔。 19. 岑寂:寂静无声。 20. 若耶溪:古代地名,在浙江绍兴东南,传说是西施浣纱处。 21. 黄鹤旧题诗:指唐代诗人崔颢所作《黄鹤楼》一诗。 22. 醉笔颠狂:醉酒后挥笔狂放不羁。 23. 惊李白:使李白感到惊讶。
可以麻麻
去完善
赏析
《忆鄂渚》刘过赏析: 这首《忆鄂渚》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十年鄂渚时光的怀念之情。开篇两句“我离鄂渚已十年,吴儿越女空华鲜”道出了时光荏苒、人事变迁的感慨。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当年鄂渚地区古战场的雄姿,表现出英勇将士们保卫边疆的壮志豪情。 紧接着,诗人用“中原地与荆襄近,烈士烈兮猛士猛”来突显鄂渚的战略地位及戍边将士们的奋勇精神。随后以“泽连云梦寒打围,城接武昌晓排陈”展现古战场上的壮观景象。 在描述战场场景之后,诗人突然转换视角,用“书生岂无一策奇,叩阍击鼓天不知”表达出自己作为书生虽无法亲自上阵杀敌,但仍希望能为国家和民族献上良策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无奈的,诗人只能借酒消愁,沉醉于仙人的白玉笛声中。 最后,诗人以“貂蝉兜鍪两岑寂,若耶溪傍还作客。空馀黄鹤旧题诗,醉笔颠狂惊李白”收尾,寓情于景,既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又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叹。整首诗歌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出诗人独特的才情与胸怀。
可以麻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鄂渚》是南宋诗人刘过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此时正是南宋朝政混乱,金兵压境之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刘过一生正值国家多事之秋,曾在抗金战争中努力拼搏,但无奈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能实现他的壮志。他渴望收复失地,恢复中原,但又深感个人的力量渺小,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因此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惆怅和无奈。 在《忆鄂渚》这首诗中,刘过通过描绘自己在故乡鄂渚的回忆,表达了对战乱年代离乱飘零、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他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
可以麻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