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长
夜长残雪小楼中,拥被闲思又一冬。
灯影易昏炉渐冷,只消斜月五更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长的夜晚里,我在小楼中度过残雪之夜,裹着被子悠然思考又一个冬天。灯光下的影子容易让人陷入昏暗,暖炉也渐渐冷却,只有那倾斜的月亮和五更天的钟声陪伴着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夜长:指夜晚漫长。
2. 小楼:小型的楼房,这里指诗人的居所。
3. 残雪:残留的雪花。
4. 拥被:盖着被子。
5. 闲思:无拘无束的思考。
6. 又一冬:又度过了一个冬天。
7. 灯影:灯光的影子。
8. 易昏:容易昏暗。
9. 炉:火炉。
10. 渐冷:逐渐变冷。
11. 只消:只要。
12. 斜月:倾斜的月亮。
13. 五更:凌晨三点至五点之间。
14. 钟:钟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冬季深夜的心情与场景。首句“夜长残雪小楼中”点明了时间和地点,通过“残雪”一词反映出此时已是深冬时节,而诗人则独居于小楼上,给人一种孤独寂寥的感觉。接着的“拥被闲思又一冬”则写出了诗人在漫漫长夜里,裹着被子思念往事,感叹时光荏苒。
次句“灯影易昏炉渐冷”描述了室内环境,随着灯火逐渐暗淡和火炉渐渐冷却,暗示时间不断推移。而尾句“只消斜月五更钟”则以天边的斜月和五更时的钟声收尾,一方面勾勒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焦虑,为作品注入了一丝淡淡的忧伤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长》是南宋诗人韩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韩淲作为一位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亲眼目睹了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民众的疾苦,深感忧虑。这种忧虑之情,使得他在《夜长》一诗中,表达了对夜长无眠、心事重重的感慨。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正是南宋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严重的时期。金兵不断南侵,朝廷腐败无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韩淲作为一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忧患意识,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民众的痛苦和对国家的关切。通过这首《夜长》,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南宋社会的不安氛围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