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鹧鸪
秋入池塘风露微,晓开笼槛看初飞。
满身金翠画不得,无限烟波何处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池塘里微微有些凉意,清晨打开笼子看它展翅高飞。一身金色的羽毛漂亮得无法形容,但它将飞往哪个充满烟雾和波浪的地方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秋入池塘风露微:描绘秋天时池塘的景象。
2. 晓开笼槛看初飞:描述早晨打开鸟笼观赏鹧鸪起飞的瞬间。
3. 金翠:指鹧鸪的羽毛颜色。
4. 画不得:难以用画笔画出鹧鸪的美貌。
5. 无限烟波何处归:表现出鹧鸪回归自然环境的渴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鹧鸪形象的古诗。诗人以“秋入池塘风露微”开篇,营造出一种初秋时节的清凉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鹧鸪的生活环境。紧接着,“晓开笼槛看初飞”一句展示了诗人观察鹧鸪飞翔的过程,表达了诗人的好奇与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满身金翠画不得,无限烟波何处归。”则是对鹧鸪形象的高度赞美。诗人用“满身金翠”来形容鹧鸪美丽的羽毛,然而却说“画不得”,这意味着任何画笔都无法完全捕捉到鹧鸪的真实美丽,这无疑是对其形象的最高赞誉。而“无限烟波何处归”则是诗人对鹧鸪归宿的猜测,表达了诗人对鹧鸪未来命运的关心与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放鹧鸪》是唐代诗人崔涂在元和十年(815年)所作。该时间段内,唐朝社会趋于稳定,但由于宦官干政、藩镇割据等问题,政治局势仍然复杂。
在这段时间里,崔涂的仕途并不顺利。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对朝廷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忧虑。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放鹧鸪》。
这首诗以鹧鸪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在现实困境中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描绘鹧鸪的自由飞翔,诗人暗示了自己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