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幽兰

标题包含
幽兰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草,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崔涂(854年-937年),字礼山,初唐时期著名文人。他的家世显赫,是范阳(今北京一带)的望族。 他在少年时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情,文章诗词颇有大家之风。但科举之路颇为不顺,他曾在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无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诸位是否知道这些隐没在角落的植物?它们默默散发香气,无人知晓。 虽然没有君子佩戴,但它们并非国度里失去香气的花朵。 白露沾染着长长的草丛,春风吹拂的时刻总是迟到。 它们并不像路边的杂草那样引人注目,那为何还要散发出如此馥郁的香气呢?
去完善
释义
1. 幽植:幽谷中的兰花。 2. 宁知:不知道。 3. 芬芳:香气。 4. 暗持:默默承受。 5. 无君子佩:没有君子佩戴。这里指没有被世人所重视。 6. 国香:指国家的名花。 7. 衰:衰退。 8. 白露:秋天的露水。 9. 长草:杂草。 10. 春风:春天的风。 11. 当路草:路边常见的普通草。 12. 芬馥:香气浓郁。
去完善
赏析
《幽兰》是唐代诗人崔涂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幽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坚定的信念。这首诗以幽兰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幽兰的品质和高洁的形象。 首联“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描述了幽兰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幽兰生长在幽静的地方,不为世人所知,但它仍然散发着芬芳的香气,这是一种孤独而坚韧的品质。 颔联“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表现了幽兰与世无争的精神风貌。尽管没有君子佩戴,但并不意味着它的香气会减弱,这是作者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世俗的看法。 颈联“白露沾长草,春风到每迟”,描绘了幽兰生长的环境和季节特点。在白露的季节,幽兰与杂草为伍;而在春风到来的时候,幽兰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芬芳。这表现了幽兰在逆境中的顽强生存能力。 尾联“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虽然幽兰的香气不如路边的野草那样浓郁,但它的品质却更加高贵。这暗示了作者不愿随波逐流,宁愿坚守自己高尚情操的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兰》是唐代诗人崔涂创作的一首描绘兰花和抒发个人情操的诗作。这首诗歌大约诞生于唐末五代时期,此时社会动荡,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作者崔涂是一个长期寓居江南一带的文人,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感受着这个时代的苦难。 在《幽兰》这首诗中,崔涂以兰花的品质象征自己高尚的品质,借兰花的孤独表达了自身的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纯洁无暇、遗世独立的人格理想的追求。这种人格理想也是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共同追求,反映了他们在这个乱世中的自我救赎和人格坚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