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首 其三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
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
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
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条通往涅槃的道路上,我们同行相伴,每一步都不曾偏离根本的方向。
聪明的鹙子灵巧地利用方便法门,如同哑巴品尝生姜一样,看似无声胜有声。
这位月下女子,实在是无价之宝,她不用涂抹胭脂水粉就自带光彩。
即使是金锁玄关也无法留住她的脚步,她勇往直前,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更高的境界。
去完善
释义
1. 涅槃:佛教用语,指超越生死轮回的最终境界。
2. 本乡:根本的归宿,这里指达到涅槃的境界。
3. 鹙子:即舍利弗,佛陀弟子中的智慧第一者,这里是作者以他为例,说明有聪明才智的人也易误入歧途。
4. 哑子:指不明真相的人。
5. 月上女:比喻具有高尚品质的女性。
6. 太无良:过于狡猾。
7. 金锁玄关:佛教用语,表示修行路上的难关。
8. 百尺竿头:比喻修行的最高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出释守珣对于禅宗哲学的理解和感悟。在这里,作者用词简明扼要,却富含深意。
诗中首先描述了涅槃之路,人人皆可到达,但需经历无数的磨难和努力。“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是说人生的修行如同走路,每个人都在追求最后的解脱。
接下来,诗人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一是“鹙子黠儿轻借便”,意指聪明智慧的人容易得到启示,而另一句“由如哑子吃生姜”则是说即使愚钝之人,只要肯下功夫,也能有所领悟。这表达了禅宗的众生平等的观念,无论智愚,只要发心修行,都可以达到解脱之境。
接下来的两句诗“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月光下的女性,不需涂抹脂粉,自然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这里借月喻禅,强调了禅意的美好与纯粹,是一种天然之美,无需外物修饰。
最后两句“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则更进一步,描述了禅宗修行的高度和难度。金锁玄关代表了修行的至高境界,但即便达到了这样的高度,仍需继续努力,不可止步不前。
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生动的形象以及深刻的道理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精神内核,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四十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释守珣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世纪,也就是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许多著名诗人和词人都活跃在这一时期,如苏轼、黄庭坚、陆游等。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守珣正身处江南地区,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颂古四十首 其三》这一诗中,释守珣以历史的视角,通过对古人的颂扬,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氛围密切相关。在北宋时期,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有着极高的崇敬和敬仰,这也使得诗人能够创作出这样富有历史感和文化气息的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