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其二
如来禅,祖师道,切忌将心外边讨。
从门所得即非珍,特地埋藏衣里宝。
禅家流,须及早,拨动祖师关捩,抖擞多年布袄。
是非毁誉付之空,竖阔横长浑恰好。
君不见寒山老,终日嬉嬉,长年把扫。
人问其中事若何,入荒田不拣信手拈来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来禅,祖师道,千万记住别向外寻。
门外求得的都不是真宝,埋藏在心才是珍贵。
修禅的人啊,要趁早,拨开祖师的迷雾,抖掉布袄多年的尘埃。
抛开是非、毁誉,内心一片空明,挺直宽阔、浑厚恰好。
你难道没看见寒山老人吗?整日嘻嘻哈哈,常年打扫庭院。
别人问他禅机如何,他只在荒田里信手拈草,不问信不信。
去完善
释义
1. "如来禅":源自佛教教义,指释迦牟尼佛所传授的禅宗修行法门。
2. "祖师道":指禅宗各祖师的教导或法门。
3. "外边讨":指向外寻求,此处强调不要向外界寻找真理,而是向内观照内心。
4. "从门所得即非珍":从他人处学习到的知识并非真正的珍贵财富。
5. "特地埋藏衣里宝":比喻禅宗的顿悟法门需要自己亲身实践才能领悟。
6. "禅家流":指禅宗修行者。
7. "关捩":机括、关键。
8. "抖擞多年布袄":抖落多年的世俗烦恼。
9. "是非毁誉付之空":指将世间的是是非非置之度外。
10. "竖阔横长浑恰好":指禅宗修行者的身心状态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
11. "寒山老":寒山是唐代的一位僧人,以诗歌著称,形象代表了禅宗修行者。
12. "终日嬉嬉":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13. "入荒田不拣信手拈来草":指在无人管理的荒田里,信手拈来的杂草都可以用来耕种。比喻禅宗修行者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平常心,不刻意追求外在的名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和觉悟的诗词。诗中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宗智慧的独特理解。
首先,诗人提到“如来禅,祖师道”,这代表了佛教禅宗的最高境界,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而并非向外寻求答案。接着,他提醒人们要珍惜内在的智慧,不要把珍贵的东西埋藏在心灵深处。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提到了禅家的修行,需要趁早领悟禅宗的要义,拨开障碍,打开心结,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同时,他还提醒人们不要被世俗的是非毁誉所困扰,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得更远。
最后,作者以寒山老人和他在荒田里随意采摘野草的情景为例,形象地描绘了禅宗修行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时,始终保持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态,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二首 其二》是北宋时期著名禅师释守珣的一首禅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禅宗得到迅速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释守珣作为一个禅宗大师,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自幼出家为僧,在禅宗修行的道路上不懈追求,游历四方,参访名师,最终在黄梅东禅寺受戒,成为五祖弘忍大师的传人。在求法过程中,释守珣逐渐领悟到禅宗的真谛,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的禅诗。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禅宗的发展达到了鼎盛阶段,佛教成为社会主流宗教之一。此时,禅宗的思想已经渗透到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禅宗修行,以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在这种背景下,释守珣作为一位禅宗大师,他的诗歌作品自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