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首 其五
百万人天普请看,头陀末上独开颜。
堪笑衣穿瘦骨露,一肩授手搭金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人天:佛教中的人界和天界众生,这里借指广大信徒。
2. 头陀:又作“杜多”,音译作“偷多罗”,意译为“抖擞”,本指僧人穿的破旧衣服,后来泛指僧人。
3. 金襕:指僧袍,黄色袈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守珣所作,生动地描绘了禅者精神追求的形象。诗人以其独有的观察视角和感受,将佛教中一个普通而又深刻的场景——乞讨化的僧人展现在读者面前。诗歌的首句“百万人天普请看”,是一种广大的视野,传达出千万人在关注和欣赏这种情境的画面,使得整个场景瞬间变得宏大起来。
接着的“头陀末上独开颜”,则把焦点从大背景转向了个体:那看似处于社会边缘、衣着破旧的乞讨僧人,却以最自然的状态,面带微笑。这一形象,与之前广大场面的映衬,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堪笑衣穿瘦骨露,一肩授手搭金襕”,进一步渲染了这个场景。“瘦骨露”意味着这个僧人的贫困和清苦生活;而“一肩授手搭金襕”则是他对自己使命的理解,即虽然生活困苦,但内心却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以坦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不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四十首 其五》是宋代诗人释守珣的一首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0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佛教禅宗已经发展到了鼎盛阶段,禅宗诗歌成为了文人墨客表达信仰和思考人生的重要载体。
释守珣,俗名梁克家,字无疾,为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他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动荡时期,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战乱、民生困苦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禅宗哲学的理解和追求。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南下,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和士大夫纷纷转向佛教寻求心灵的慰藉。禅宗以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哲学思想吸引了众多信众,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佛教派别之一。
释守珣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他以禅诗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世界的理解。这首《颂古四十首 其五》正是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