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厅后梅树
移梅初有诗,梅开重成赋。
岂问耳目谋,盖珍贞白故。
花宜倚竹妍,阴称巡簷步。
或嫌太幽閟,结实每愆御。
我非调鼎手,何暇为此虑。
但取冰玉姿,不遭桃李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迁移梅花时已有诗歌赞美,梅花盛开时又重新成为赋词的主题。何必去请教耳朵和眼睛的谋划呢?只因珍惜梅花的贞洁和高洁。梅花与翠竹相映生辉,树荫适宜在屋檐下漫步。有时也许觉得太过幽静而封闭,结实时往往不能随意摘食。我不是烹饪高手,哪有时间考虑这些问题。只想欣赏梅花那如同冰雪般洁净的姿态,不受桃红柳绿的玷污。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的意思。
2. 厅后梅树:厅堂后面的梅树。
3. 赵蕃:南宋诗人,字昌父,号章泉,江西南丰人。
4. 移梅初有诗:移植梅花之初写下诗篇。
5. 梅开重成赋:等到梅花开放后再写成赋。
6. 岂问耳目谋:难道是只为了愉悦耳目吗?
7. 盖珍贞白故:大概是因为珍惜梅花的高洁品质吧。
8. 花宜倚竹妍:梅花与翠竹相互辉映,更显美丽。
9. 阴称巡簷步:梅树的阴凉正好适合在檐下漫步。
10. 或嫌太幽閟:或许有人认为这里过于幽静闭塞。
11. 结实每愆御:结出的果实往往难以采摘。
12. 我非调鼎手:我不是擅长烹饪的人。
13. 何暇为此虑:哪里有空去考虑这些琐事呢。
14. 但取冰玉姿:只要欣赏梅花的冰清玉洁之态。
15. 不遭桃李污:不与世俗的桃李同流合污。
去完善
赏析
《题厅后梅树》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梅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首联“移梅初有诗,梅开重成赋”,点明了诗的主题和背景。诗人提到在梅树刚移植过来时已经有了诗歌的描绘,而现在梅花再次盛开,又有了新的诗篇。这里表达了梅树的不朽魅力,使人们不断地为之吟咏。
颔联“岂问耳目谋,盖珍贞白故”,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珍贵。梅花的美不仅在于视觉上的享受,更在于它具有高洁的品质。“贞白”在这里指的是梅花洁白的颜色和高尚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高度赞美。
颈联“花宜倚竹妍,阴称巡簷步”,描述了梅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梅花倚靠着竹子生长,使它们相互映衬,显得更加美丽;梅树的树荫也恰到好处地覆盖在屋檐下,为行人提供了舒适的行走环境。这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理解。
尾联“或嫌太幽閟,结实每愆御。我非调鼎手,何暇为此虑。但取冰玉姿,不遭桃李污”,则是作者对个人情怀的抒发。有人认为梅树过于隐秘,果实难以采摘;而我并非烹饪高手,无需担忧这些问题。我只欣赏梅花那冰清玉洁的姿态,不被桃李所玷污的品质。这里表达作者对梅花品质的独特见解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厅后梅树》是宋朝诗人赵蕃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58年至1162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高宗统治时期。赵蕃在这个时期任职于地方官吏,对于民间的生活和自然景象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验。
在赵蕃所处的时代,南宋正面临着金国的威胁,政治局势紧张。而同时,宋室南渡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文人墨客纷纷创作诗歌以抒发胸臆。在这种背景下,赵蕃的诗歌作品往往寓含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题厅后梅树》中,赵蕃通过对厅后梅树的描绘,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梅树的坚韧品质,传达出自己对于国家民族的忠诚和责任。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又反映出其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