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石桥
咄哉桥畔客,何不向前行。
自是君心险,无从此地平。
银河千尺到,金剑一棱倾。
故我诸缘断,唯闻流水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哎哟那站在桥边的旅客啊,为什么不去往前继续走呢?
这是因为你的心有险阻,才会觉得这地面上不平坦。
犹如一条长长的银河降落人间,一把金色的宝剑气势磅礴地倒映在水面。
因此我才断了所有的尘缘,只听见水声潺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中部,是中国国家4A级旅游区,以秀丽的山水、优美的景色闻名于世。
2. 石桥:指天台山上的著名景点石梁飞瀑,相传为仙人所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3. 左纬:宋代文人,字公揆,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市)人,官至尚书郎,著有《左堂集》等作品。
4. 咄哉:表示惊讶、赞叹的语气词。
5. 桥畔客:在石桥旁边的人,此处指游客。
6. 无从:没有办法从这个地方经过。
7. 金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宝剑,代表正义和力量。
8. 棱倾:形容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金光闪耀的水帘。
9. 诸缘:各种因缘、缘分。
去完善
赏析
天台石桥:这首诗以天台石桥为背景,借物寓意,表达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咄哉桥畔客,何不向前行。”首联借用天台山上的石桥形象,警示世人应勇往直前,不要畏缩不前。
“自是君心险,无从此地平。”颔联表达诗人认为人们心中的险峻障碍阻挡了前进的步伐,而眼前的平坦道路却鲜有人行。
“银河千尺到,金剑一棱倾。”颈联以银河、金剑的形象,比喻人生的险阻和困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信念。
“故我诸缘断,唯闻流水声。”尾联表明诗人在经历人生曲折后,心境变得平和,只听见水流之声,表现诗人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台石桥》是宋代诗人左纬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这一时期,左纬在科举考试失利后,开始寄情于山水诗画之间,经常外出游历,寻找灵感。在此期间,他游览了天台山,看到了天台石桥的独特景色,从而激发了创作的欲望。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文学艺术方面,更是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流派和风格。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诗人左纬便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的诗作往往寓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