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永州八记

标题包含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钴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踰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他出生于河东(今山西永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柳宗元中...查看更多
GloomyF
去完善

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从我成为被贬之人,居住在郴州这个地区,心中总是惶恐不安。有时候,我会慢慢地行走,悠然地游览。每天和我的朋友们一起攀登高山,进入森林,走遍曲折的溪流,无论是幽深的泉水还是奇特的岩石,我们都不远千里去探索。到达之后,我们就拨开杂草坐下,倒出壶中的酒尽情畅饮。喝醉了之后,就互相依靠着休息,一觉醒来,我们继续前行。我觉得这个地方的山水都各具特色,都是属于我的,却不知道西山的奇特之处。 直到今年的九月二十八日,我在法华寺西亭坐着,望着西山,才第一次觉得它与众不同。于是,我命令仆人穿过湘江,沿着染溪,砍除杂乱的草木,焚烧茅草,攀登上山顶。站在高处俯瞰,那些曾经的山川都在脚下。山势高低不平,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虽然相隔千里,却仿佛就在眼前。我尽情地欣赏着眼前的景色,仿佛与天地间浩渺的气息融为一体,无法自拔。于是,我知道了这座山的独特之处,它与普通的山丘完全不同,与浩瀚的天地同在,无边无际;它与自然万物共融,无法找到尽头。我斟满酒杯,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暮色苍茫,从远方渐渐靠近,最后一片黑暗,但我仍然不想离开。我的心神凝聚,形体放松,与大自然的万千变化融为一体。此刻我才明白,我以前并没有真正领略过游历的乐趣,现在才算开始了真正的游历,因此我要写篇文章记录下这一刻。现在是元和四年。 钴鉧潭记 钴鉧潭位于西山的西边。最开始,冉水从南方奔腾而来,遇到山石,便转向东方流淌;水流湍急,冲击山石,更显猛烈。水流冲击着河岸,形成了宽广的河床和深邃的水道,直到碰到石头才停下来。河水激荡,形成漩涡,然后慢慢流动。其中清澈平稳的部分,大约有一百亩。岸边环绕着树木,空中悬挂着瀑布。 山上有居民居住,因为我经常来这里游玩,有一天他们敲门告诉我:“实在交不起官税和私人债务。
GloomyF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GloomyF
去完善
赏析
这两篇都是《永州八记》中的名篇,表达了柳宗元在被贬谪的郁闷生活中,通过游览山水寻求解脱的心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首先描述了作者居住在永州的日常状态,总是提心吊胆,只有在闲暇时才能出游。当他在华亭发现西山奇特之后,便决心探索,并感悟到了山的独特之处和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在登临西山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逍遥之感,这种感受让他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达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这种体验使他明白了自己过去并没有真正游玩过,而这次探索才是真正的开始。所以,他将这次经历写成了这篇文章,以此纪念。文章充分展示了柳宗元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钴鉧潭记》主要描绘了钴鉧潭的美景。从冉水奔流而来的情景,到山石阻挡形成的独特地形,再到清澈的泉水和环绕的树木,这些细节都展示出钴鉧潭的自然之美。同时,文章还提及了山上居民的困境,他们因为无法承受沉重的官租和私人债务,只能上门求助。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贫穷与不公,以及柳宗元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GloomyF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永州八记》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在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担任司马时创作的系列游记散文。这一系列文章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等。 柳宗元在这组作品中,描绘了永州的美丽风光和自然景观,同时也通过游历的所见所闻,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观察。这组作品的写作时间大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这段时间是柳宗元的政治生涯低谷期。由于参与政治改革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远离朝廷,政治抱负无法实现。 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正经历着由盛转衰的过程。政治上,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文化上,儒学正统地位受到质疑,佛教、道教迅速发展。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使柳宗元深感忧虑,他在《永州八记》中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GloomyF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