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九日
客去关门读庄老,灯花熠熠春虫小。
冰雪未消雷雨来,长安三月行人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离开后关上房门阅读庄子与老子,灯光下的花朵显得熠熠生辉如同春天的昆虫一般微小。冰雪还未消融时春雷和雨水便已来临,长安三月的街头行人稀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客去关门读庄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闭门读书的情景,“庄老”指的是道家经典《庄子》与《老子》。
2. 灯花熠熠春虫小:“灯花”指燃烧后的灯芯剩余部分,此处用以形容灯光;“熠熠”意为明亮的样子;“春虫”这里可以理解为春天的昆虫。
3. 冰雪未消雷雨来:这句描绘了春天天气变化无常的现象,“冰雪未消”表示天气尚冷,而“雷雨来”则暗示气温很快升高,出现雷雨现象。
4. 长安三月行人少:这句意味着在长安地区阳春三月时分,行人稀少,反映了早春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闭门苦读庄子与老子的情境。首句“客去关门读庄老”,暗示诗人摒弃世俗纷扰,潜心研读先贤著作。接着“灯花熠熠春虫小”描绘出书房内的温馨氛围,灯火通明,却又静寂无声,只有小小的昆虫在四周低语。而接下来的两句“冰雪未消雷雨来,长安三月行人少”则暗示了自然气候的变化无常以及城市的荒凉景象,反衬出诗人的内心孤独与宁静。这首诗将个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淡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汝回(约1195-1261)是南宋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南宋末期的动荡时期。这首《二月十九日》是他晚年的一首代表作,描绘了他在某个春天的感慨和感悟。
在宋理宗年间(公元1225-1264年),赵汝回曾任刑部郎官、太常少卿等职,由于他的正直敢言,得罪了权臣,多次被贬谪。在他任京官期间,正值蒙古入侵中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他亲眼目睹了这一悲惨景象,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他的晚年,赵汝回辞官回乡,隐居于浙江天台山的道观,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二月十九日》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乱的年代,赵汝回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官场沉浮,目睹了国家危亡,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悲剧,同时也表达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