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秋寓直三首

标题包含
初秋寓直三首
晓星独挂结麟楼,三殿风高药树秋。 玉笛数声飘不住,问人依约在东头。 宿鸟翩翩落照微,石台楼阁锁重扉。 步廊无限金羁响,应是诸司扈从归。 幽阁焚香万虑凝,下帘胎息过禅僧。 玉堂分照无人后,消尽金盆一碗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颖儿
去完善

译文
晓星独自挂在华丽的楼宇之间,寒露在宫殿的风中渐渐凝结。悠扬的玉笛声飘散在空中,仿佛有人在远处低语。夜幕降临,鸟儿纷纷回到栖息之地,石台楼阁已锁上了重重的门户。走廊上响起纷乱的脚步声,似乎是在迎接重要的官员。香炉里的烟雾弥漫在静谧的房间里,人们正屏住呼吸,试图在这个时刻寻找内心的宁静。放下窗帘,开始了漫长的冥想与休息。明亮的月光洒在宫殿的各个角落,那些刚熄灭的金盆冰块,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颖儿
去完善
释义
《初秋寓直三首》郑畋注释: 1. 寓直:指官员在官署值夜班。 2. 晓星独挂:指清晨星星闪耀。 3. 结麟楼:宫殿的代称。 4. 三殿:皇宫内的三个主要宫殿。 5. 风高药树秋:形容秋天的清爽景象。 6. 玉笛:用玉石制作的笛子,常用来形容音乐的高雅。 7. 依约:好像,大致的意思。 8. 宿鸟:夜晚栖息的鸟儿。 9. 翩翩:轻盈飞翔的样子。 10. 落照微:夕阳余晖微弱。 11. 石台楼阁:形容建筑的精美。 12. 锁重扉:紧闭门窗。 13. 步廊:走廊。 14. 金羁响:骑马的声音。 15. 扈从:跟随皇帝出行的随从。 16. 幽阁:安静的房间。 17. 万虑凝:形容思绪集中。 18. 下帘胎息:指一种修养身心的方法。 19. 过禅僧:指超过普通的僧人。 20. 玉堂分照:形容明亮的灯光。 21. 无人后: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22. 消尽金盆一碗冰:形容温度降低,冰块融化。
颖儿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描绘了初秋时节诗人独自寓直的情景。通过“晓星独挂”和“三殿风高”两个细节,展现了皇宫夜晚的宁静与肃穆。同时,“结麟楼”一词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地位。 颔联通过对“玉笛数声”和“问人依约”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在这宁静的夜晚,悠扬的笛声传来,却找不到吹笛之人,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颈联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夜幕降临,宿鸟归巢,夕阳西下,石台楼阁锁住了重重门户。与此同时,步廊上响起阵阵马蹄声,原来是朝中的官员们结束了当天的政务,纷纷返回住处。 尾联则描绘了诗人在幽静的阁楼中焚香的情景。在这里,他心灵沉静,仿佛世间万物都凝固了一般。当窗帘放下,周围的一切都沉寂下来,唯有禅意弥漫在空气中。而此刻,玉堂里的灯火渐渐暗淡,金盆里的冰块也渐渐消融,一切都在静谧之中悄然发生。
颖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秋寓直三首》是晚唐著名诗人郑畋于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创作的一组诗。这个时期,唐朝社会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朽,宦官专权,边疆战乱不断。郑畋本人曾在朝为官,对这种现状感到忧虑和痛心。在这组诗中,他以寓直为题,寓指官员在朝廷值宿供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与此同时,郑畋在个人生活方面也有诸多波折。他与妻子感情深厚,但妻子不幸早逝,这对他的打击很大。在《初秋寓直三首》中,他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总的来说,《初秋寓直三首》是在唐朝晚期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一位关心国家命运、满怀忧国忧民之情的诗人郑畋,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在个人生活和国家治理方面的深切感慨和忧虑。这组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示了郑畋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颖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