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陈伯和和经字韵复以为报

标题包含
陈伯和和经字韵复以为报
说诗夜对老弥明,韦氏传家自一经。 盛德于今推鼎甲,闻孙何事亦飘零。 囊贫桂玉人逾瘦,袖有珠玑耳暂醒。 桃李春残归未得,愁看烟草五门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洪(1920年-2007年),原名李洪烈,字子云,号青莲居士,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草圣”。 李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李熙垣是清朝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诗歌的夜晚与老弥明相对,韦家从这一经典传承。如今盛德在首推那鼎甲,听闻孙辈又怎样漂泊。贫穷如我,桂花和玉佩使人消瘦,袖中有珍宝但时刻警醒。春天消逝,桃李未及收获,忧愁地看着青草覆盖五门。
去完善
释义
1. 说诗:谈论诗歌。 2. 老弥明:指年纪较大的朋友。弥明是唐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韩愈的别号。 3. 韦氏传家:韦家世代相传的家学。 4. 一经:儒家经典之一,这里指《诗经》。 5. 盛德:崇高的道德。 6. 鼎甲:古代科举考试的前三名。 7. 闻孙:孙子辈的人。 8. 何事:为什么。 9. 飘零:漂泊不定。 10. 桂玉:比喻财富和地位。 11. 人逾瘦:形容生活贫困。 12. 珠玑:比喻优美的诗句或文章。 13. 耳暂醒:暂时清醒。 14. 桃李:指学生。 15. 五门:泛指各个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陈伯和和经字韵复以为报》中,李洪以韦氏传家为背景,阐述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独到见解。首先,他提到“说诗夜对老弥明”,表达了在夜晚与智者谈论诗歌的美好场景。接下来,他以韦氏传家为引子,暗示自己对于诗词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于诗词文化传承的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盛德于今推鼎甲,闻孙何事亦飘零”,则是对韦氏传家的赞誉和对晚辈飘零命运的担忧。其中,“鼎甲”象征最高荣誉,意味着韦氏传承的诗文才学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然而,“闻孙何事亦飘零”又显示出作者对于年轻一代无法继承家学、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忧虑。 在接下来的四句中,李洪用“囊贫桂玉人逾瘦,袖有珠玑耳暂醒”来形容自己的境况。虽然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持清醒头脑,怀揣着满腹诗书。他用“桃李春残归未得,愁看烟草五门青”来表达自己在桃李盛开之际却无法归乡的愁绪。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诗词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陈伯和和经字韵复以为报》是南宋诗人李洪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南宋时期,中原沦陷,朝廷偏安一隅,社会矛盾激化,文人墨客多怀有报国之志。 李洪,字子大,号芸居,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仕宦多年,曾官至吏部侍郎。李洪一生勤奋好学,才学出众,他博通经史,工于诗词歌赋,作品多寓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陈伯和,南宋诗人,与李洪关系密切。两人在文学创作上有共同语言,相互唱和,交情甚深。在这首诗中,李洪以“经字韵”为题,表达了对陈伯和的敬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身处的时代背景下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