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子都寄示和大监叔西湖早春

标题包含
次韵子都寄示和大监叔西湖早春
白莲寻浄社,紫气觇幽关。 吏隠无公事,鸥盟俯碧湾。 泉声杂鸟哢,云卧爱僧闲。 更欲支笻去,过溪多好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洪(1920年-2007年),原名李洪烈,字子云,号青莲居士,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草圣”。 李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李熙垣是清朝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纯净的白莲寻找洁净的世界,紫色的祥瑞之气预示幽静的地方。 作为一名隐退的官员,无公事缠身,与海鸥结盟在碧波荡漾的港湾边。 泉水声音夹杂著鸟儿欢快的鸣叫,云朵悠游地陪伴著悠闲的僧人。 我多想拿起拐杖,走过小溪去探索更多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白莲:指白色的莲花,这里用来形容寺庙的清净环境。 2. 浄社:指僧人聚集修行的场所,这里指寺庙。 3. 紫气:紫色云气,古人认为这是祥瑞之气,预示有圣人出现。 4. 幽关:指隐秘的地方或门户,这里指寺庙的入口。 5. 吏隠:指在官职之中隐藏自己的身世,这里表示诗人担任官职但仍保持隐逸的生活态度。 6. 鸥盟:指与鸥鸟为伍,象征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7. 碧湾:指碧水环绕的海湾,这里指湖泊或河流的水湾。 8. 鸟哢:指鸟儿啼鸣的声音。 9. 云卧:指在山间云雾中睡眠,形容生活的悠闲自在。 10. 僧闲:指僧人的生活闲暇,即不忙于世事的状态。 11. 支笻:指手持拐杖,这里是说要拄着拐杖去游览山水。 12. 过溪:指渡过溪流,这里表示要去远足。 13. 好山:指风景优美的山景。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白莲寻浄社,紫气觇幽关”,诗人用白莲和紫气这两个意象描绘出早春西湖的景致。白莲象征着纯洁无暇、安静宁谧的环境,紫气则寓含着祥瑞、神秘的氛围,勾画出一幅淡雅清幽的画面。 颔联“吏隠无公事,鸥盟俯碧湾”,描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超脱和对自由的向往。他身处公职却仿佛置身事外,没有公务缠绕;与鸥鸟为伴,生活在碧水环绕的美景之中,体现了其向往自由、与世无争的心态。 颈联“泉声杂鸟哢,云卧爱僧闲”,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鸟儿在泉声中欢快地鸣叫,云雾在山间缭绕,僧人悠闲自得。这种远离尘嚣的生活令诗人陶醉其中,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眷恋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尾联“更欲支笻去,过溪多好山”,诗人表达了更进一步的愿望:拿起拐杖,走过溪水,探寻更多的美景。这不仅是诗人的渴望,也是对他整个人生理想的追求——永远在路上,不断追求美好。 综上所述,本诗通过描绘早春西湖的美景,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子都寄示和大监叔西湖早春》是南宋诗人李洪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90年前后,正值南宋中期。 在这一年代,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而诗人李洪则身处这一时期的诗坛中心,担任浙江提举等职,文采斐然。作为皇室宗亲,他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并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在大监叔的介绍下,李洪游览了西湖早春的美景。西湖此时春意盎然,山水之间弥漫着生机,但诗人并未过多沉浸于美景之中,而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他将这种情绪融入诗歌中,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