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廷秀游蒲涧之什
我来戏作南海游,两惊落叶鸣新秋。
文书暇日得胜侣,登临清赏追遨头。
万壑争流如爪裂,天公幻出神仙窟。
岩前滴水七月寒,岩下飞涛四时雪。
要当蹑履携枯藤,跻攀石磴褰裳行。
勿令俗物败人意,暂止喝道听松声。
安期已去宁复见,井灶漫传丹九转。
尚余玉舄在人间,特特追寻不辞远。
脚力已尽病莫兴,好山无穷相送迎。
山林钟鼎虽异趣,嵚崎荦确皆劳生。
更上危楼临峭壁,时见疎林鸟飞白。
一峰突兀鬰相望,万顷沧波湛空碧。
此身疑是在蓬壶,下瞰城郭如盘盂。
恨无诗才可八斗,领略群山但巵酒。
人生上寿不百年,白云驾我我即仙。
从此去天只尺五,俯仰人间自今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我演绎一次南海之旅,两个秋天交替时的落叶令人惊叹不已。闲暇之时,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攀登欣赏美景。
千万条山谷中的水流如同裂开的爪子,天空如同神仙的住所般梦幻。岩前的水滴寒冷如冬,岩下的瀑布四季如雪。我们应该穿着木屐、带着藤蔓,沿着石阶爬行。不要让世俗的东西破坏我们的兴致,暂时停止喧嚣,倾听松涛之声。
安期岛的人已经离开了,很难再次见到他们。井灶中传说着炼丹的故事,但是那双仙人鞋仍留在人间,我们探寻的步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尽管体力已尽,疾病缠身,但我们依然可以欣赏无尽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恩惠。
山川与都市有着不同的趣味,它们都承载着人生的辛劳。登上高高的楼台,俯瞰悬崖绝壁,不时有鸟儿从稀疏的树林中飞过,白色的身影在空中划过。一个突兀的山峰矗立在那里,俯瞰无际的大海。这里就像是仙境一样,下面的城市如同小小的盆盂。
遗憾的是我没有像八斗之才那样的诗歌才能,只能饮着薄酒来欣赏这些群山。人生虽然长寿,但不过百年。如果我有乘云升天的能力,那么我就是神仙了。从这里去往天界只有咫尺之遥,回望人世间,已经是古今沧桑。
去完善
释义
1. 南海:广东一带的海域,这里指代广东地区。
2. 戏作:开玩笑地说;随意地创作。
3. 清赏:指山水美景。
4. 遨头:头目,首领,这里指代作者自己。
5. 万壑争流:形容许多山谷中的溪水争相流淌的景象。
6. 天公:天空,这里也可以理解为造物主或自然之力。
7. 神仙窟:仙人居住的地方。
8. 飞涛:飞溅的浪花。
9. 跻攀:攀登,攀爬。
10. 石磴:石头台阶。
11. 褰裳:提起衣裳。
12. 喝道:高声呼唤,这里指让行人为止住脚步。
13. 安期:安期生,传说中黄帝时的仙人。
14. 井灶:炼丹的设备。
15. 九转:指多次提炼。
16. 玉舄:古人朝会时所穿的鞋。
17. 特特:特地。
18. 劳生:辛苦劳累的生活。
19. 嵚崎荦确:形容山路崎岖险峻。
20. 白:指白鸟。
21. 郁相望:形容山峰众多且连成一片。
22. 沧波:大海。
23. 空碧:天空的湛蓝色。
24. 蓬壶:神话中的仙境,这里指白云山。
25. 盘盂:古代一种圆形或方形的器具。
26. 八斗:才高八斗,形容才学极高。
27. 领略:欣赏,领会。
28. 上寿:长寿的人。
29. 白云驾我:用白云做车驾,这里指被白云簇拥。
30. 尺五:古代计算长度的方式,约为现代的四米半。
31. 俯仰:表示时间短促,片刻之间。
32. 自今古:从古至今。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诗人心情的诗篇。开篇作者以“我来戏作南海游”起笔,表达了他来到广东的欣喜之情。然后通过描述“两惊落叶鸣新秋”、“万壑争流如爪裂”等景象,展现了此地秋天的风景以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攀登高峰,远离世俗纷扰的追求。并认为,虽然安期生、郑玄等人已不再,但他们曾经留下的足迹仍在,仍然值得追寻。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自己脚力已经用尽的无奈,但他也意识到这并不代表生活的终结,因为大自然的美景是无穷无尽的。结尾部分诗人更是写道:“从此去天只尺五,俯仰人间自今古”,表达了自身已沉浸在这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之中,仿佛置身仙境。整首诗既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又流露出作者因美景而产生的些许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杨廷秀游蒲涧之什》是南宋诗人蔡戡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金兵南下侵扰中原,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一隅。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蔡戡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京官,后来被贬到福建等地。在此期间,他与杨廷秀等人交好,共同游览了蒲涧等风景名胜。蔡戡的诗歌创作深受时代影响,他的诗歌多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这个时期的诗人受到理学家们的影响,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他们在文学创作上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反对雕琢、浮夸之风。这种思潮对蔡戡等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