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端约岩桂六首
万妃蕊佩影珊珊,沉水薰肌粟玉颜。
曾记广寒吕里见,谁移仙种下人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妃蕊佩影珊珊:千万朵花蕾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倒映在水面上的倩影显得格外美丽。
沉水薰肌粟玉颜:花瓣飘落在水中,散发出阵阵清香,仿佛能浸润肌肤,使容颜更加洁白如玉。
曾记广寒吕里见:曾几何时,我在月宫仙境中见到过这样的美景。
谁移仙种下人间:究竟是谁将这美丽的仙花移植到了凡间,让人间也充满了这份美好的景象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万妃:指众多花朵簇拥的桂花树。
2. 蕊佩:形容花朵如佩戴在桂树上的饰品。
3. 影珊珊:指桂花的倒影摇曳生姿。
4. 沉水:香名,沉香。这里用来形容桂花香浓郁。
5. 薰肌粟玉颜:指桂花的香气使人皮肤微微发热,面色更加光滑如玉。
6. 广寒:广寒宫,嫦娥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月宫。
7. 吕里:即“吕洞宾”所住的仙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桂花盛开的景象的诗。诗人以"万妃蕊佩影珊珊"起句,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繁茂的花朵和摇曳的树影,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的"沉水薰肌粟玉颜"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桂花的香气以及其对人体肌肤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桂花之美的赞美和对香味的喜爱。
随后,诗人以"曾记广寒吕里见"来追溯桂花的历史传说,将桂花与月亮、仙境等元素联系在一起,更增添了桂花的神秘感和魅力。而最后的"谁移仙种下人间"则是对这些美丽景色的感叹,同时也揭示了花中仙子-桂花的地位和价值。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桂花的形态、气味和历史的描述,表达了对这种美丽花卉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胡端约岩桂六首》是南宋时期诗人蔡戡所作。蔡戡生活在南宋中期,其任地方官期间曾大力推行抗金政策,因此在政治立场上主张抵抗外敌侵略。而在这组诗的创作时间方面,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推测,它很可能是在蔡戡担任四川制置使时完成的。
在这个时期,国家局势相对较为紧张。北宋灭亡后,南宋被迫南渡,偏安一隅,导致北方领土丧失。在这种背景下,南宋政权需要寻求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来鼓舞军民士气,以图恢复中原故土。因此,南宋时期的文学创作普遍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
在个人际遇方面,蔡戡经历了从政坛到文坛的转变。他早年在南宋朝廷任职,后因政治斗争失利被贬谪至外地,开始了流寓生涯。在这个过程中,他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将忧国忧民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这首《和胡端约岩桂六首》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