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龚实之参政诗
耆旧频凋丧,怀人念里闾。
哦诗三叹息,废卷一嗟嘘。
造膝言犹在,谋身计亦疎。
功名今已矣,英爽竟何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长的朋友纷纷离世,怀念着故去的亲友。
品味诗句令人感叹不已,阅读时也不禁悲叹。
他们的教诲仿佛还在耳边,但谋划生计的计划却如此疏略。
如今功名利禄已成过往,那些英勇豪爽的人物又在哪里呢?
去完善
释义
耆:指年老的,老迈的。
哦:吟咏、朗诵诗歌。
造膝:指皇帝或地位高的人倾听的情况。
谋身:为自己打算,考虑自己的利益。
英爽:英俊豪爽之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蔡戡悼念故友龚实之作。首联描述当时的社会现象:许多老前辈相继离世,使得诗人怀念那些曾经的友人。诗人通过读龚实之的诗来缅怀他。颔联中的“哦诗三叹息”表明了诗人读到龚实之诗歌时的感慨,废卷一嗟嘘则表达了诗人痛惜之情。接着的颈联回忆了与故友的交情及共事时光,其中的“造膝言犹在”指的是诗人还清晰地记得他们曾经的交谈和意见交换,而“谋身计亦疎”则表示他们在谋身立世方面的计划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尾联描绘了故友离世之后的景象:功名已成过去,他的才华和风采也只能留存在记忆中。整首诗从历史背景、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多方面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沉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不逢时的无奈和悲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龚实之参政诗》是中国南宋诗人蔡戡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后半叶至13世纪初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诗歌创作的时间段内,蔡戡的人生经历也颇为丰富。他早年曾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等职,后历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尚书等职。他在任期间,大力提倡理学,主张改革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他的政治观点和文学成就得到了时人的认可,被誉为“一代儒宗”。
在蔡戡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已经建立多年,但由于金兵的侵扰,国家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希望通过改革政治、振兴经济、发展文化来振兴国家。蔡戡也不例外,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抗金事业的坚定决心。
在这首《读龚实之参政诗》中,蔡戡通过对龚实之诗歌的解读,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慨。他认为龚实之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南宋文人精神的体现。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改革政治、振兴经济的强烈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