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端约喜神诗

标题包含
题端约喜神诗
高楼结蜃桥垂虹,人间梦幻色即空。 何劳愚智徒相攻,无异蛮触战蜗虫。 先生学道尤温恭,皎然明月来窗栊。 幅巾宛有林下风,身虽隠约声如镛。 何人为写冰雪容,屹若山立凝神锋。 长松诘曲盘虬龙,朱藤缓步行松中。 治世乃有商山翁,青鞋不踏京尘红。 宦游已悟禽入笼,谁能薄禄仰釜钟。 百年驹隙成匆匆,一廛可老荆谿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戡(1168年-1236年),字定夫,号节斋,福建路建州府建阳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南宋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 蔡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高层建筑连接着如彩虹般的桥梁,人们在这梦幻般的世界中寻找真实的自己。 何必让愚蠢和聪明的人们相互攻击,这就像两只蜗牛在打架一样无意义。 老师您学习道理的时候尤其温和恭敬,就像明亮的月光照进窗户。 您的儒雅风度如同山中的清风,虽然低调行事,但名声却如钟磬般响亮。 谁能够描绘出您冰雪般的容颜,您站在那里就像一座坚定的山峰。 您的智慧如同长松和盘绕的虬龙,您从容地在其中行走。 在这个和平的时代,出现了像商山四皓这样的隐士,他们穿着布鞋,远离京城的红尘。 当官的人已经领悟到就像鸟被关进了笼子,谁能满足于微薄的俸禄和权势呢? 百年光阴就像马儿踏过缝隙一样短暂,在一个简陋的房子里,我可以在荆溪之畔安度晚年。
去完善
释义
1. 高楼结蜃桥垂虹:高楼比喻朝政中心;蜃桥,海市蜃楼之桥,暗示政局虚幻多变;垂虹,连接楼阁的彩虹,表示朝政中的虚假美好。 2. 人间梦幻色即空:意指人世间的各种纷争如同梦境般虚无飘渺,最后都会归于空无。 3. 何劳愚智徒相攻,无异蛮触战蜗虫:意思是朝廷上的争执不分智者与愚人,就如同寓言故事里的蜗牛角上发生的战争一样荒谬。 4. 先生学道尤温恭:指的是在学术研究道路上始终保持着温文尔雅的态度。 5. 皎然明月来窗栊:窗栊,窗户,形容月色明亮,仿佛从窗口洒进来一般。 6. 幅巾宛有林下风:林下风,指隐士的风采。意为这位先生虽然是普通百姓装扮,但却有着隐士的风度和气质。 7. 身虽隐约声如镛:镛,大钟,这里代指响亮的声音。意为他虽然身体低调隐居,但他的声音却铿锵有力。 8. 何人为写冰雪容:冰雪容,意指洁白的面容,这里用来赞美画中的形象。这句问的是谁可以画出这样美丽的人物形象。 9. 屹若山立凝神锋:神锋,锐利的眼神。这句描述了画中人物沉稳的神态,如同山峰一般稳重坚定。 10. 长松诘曲盘虬龙:松枝弯曲如同虬龙盘旋。 11. 朱藤缓步行松中:朱藤,红色的藤蔓;这句描绘出一幅画面:红藤缓慢地在松树之间蔓延生长。 12. 治世乃有商山翁:意指太平盛世时会出现隐居山林的高人。 13. 青鞋不踏京尘红:青鞋,布鞋;京尘红,京城的繁华热闹。这句话是说这些高人虽身处治世,但却不愿涉足京城的喧嚣。 14. 宦游已悟禽入笼:表达作者对宦游生活的厌倦,认为自己在官场上就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鸟。 15. 谁能薄禄仰釜钟:薄禄,微薄的俸禄;釜钟,煮饭的锅与报时的钟声。这句话是在讽刺那些贪图名利的人。 16. 百年驹隙成匆匆:意指人生短暂,如同马过缝隙般匆匆流逝。 17. 一廛可老荆谿东:一廛,一处住宅;荆谿,水名,这里用来借代隐居的地方。这句表达了诗人想在江南水乡过上闲适隐居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文人隐士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示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以及对世俗纷争的嘲讽和超越。 开篇两句描绘了梦幻般的蜃楼景象,以“人间梦幻色即空”传达出世俗纷扰不过是过眼云烟的观念。随后四句则巧妙地运用“愚智相攻”与“蛮触战蜗虫”的寓言,暗示世人之间的无谓纷争,并提出学道、隐逸的生活态度。 在描绘主人公形象时,诗人用明月、林下风和冰雪容等象征手法表现其品行高洁;又用钟声、长松、朱藤等自然景物,营造了一个宁静致远的意境。同时,作者还通过“治世乃有商山翁”以及“宦游已悟禽入笼”等诗句,赞美隐者看破红尘、超脱名利的精神境界。 结尾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人生的短暂,并表达对隐逸生活环境的向往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歌颂了淡泊名利的隐逸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摒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端约喜神诗》是宋代诗人蔡戡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 在这一年间,蔡戡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的政治生涯犹如一部戏剧性的故事,曾在地方任职,以廉政爱民而闻名,之后因论事忠恳而被调入朝庭。然而好景不长,因为政见不合,他被迫离开了权力中心。于是他回到了家乡,开始专注于文学、艺术创作。 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日益严重,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市民阶层的崛起为诗歌带来了新的题材和内容;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许多人开始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反思和批判。 在这样的背景下,蔡戡写下了这首抒发人生哲理的诗歌,表达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