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观菊二首
日融香暖闹枝头,红砌回环看不休。
莫把此花容易看,东篱无菊不成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光和暖把花香融化,繁华枝头热闹非常。
红色砖墙曲折回旋,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别把这花朵看成等闲,没有菊花在东篱,哪有这美好秋天?
去完善
释义
1. 日融香暖:太阳照耀下,花朵香气四溢。
2. 闹枝头:在枝头繁茂地盛开。
3. 红砌回环:用红花铺成的道路曲折延伸。
4. 莫把此花容易看:不要把这朵花轻易看待。
5. 东篱无菊不成秋:东篱之下没有菊花就称不上是秋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赏菊花时的情景与感受。"日融香暖闹枝头,红砌回环看不休。"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菊花盛开时热闹的景象,阳光照耀下的花朵散发着温暖的香气,令人陶醉不已。"莫把此花容易看,东篱无菊不成秋。"诗人告诫我们不能轻易地看待这美丽的菊花,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没有菊花的秋天是不完整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亭观菊二首》是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钱时所作。这两首诗创作于1178年,当时钱时因科举失利,被迫放弃仕途,回到家乡江苏苏州过起了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虽然远离官场,但内心依然关心国家兴亡,通过观察菊花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晚期,金兵压境,南宋政权岌岌可危。钱时作为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文人,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借咏叹菊花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期盼。
在第一首诗中,钱时用“为底花开又一时”表达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的感慨。他用“一片江南风景异”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秀丽风光,同时也暗示了祖国山河破碎的现实。而第二首诗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为底年年待西风”,显示出他对国家未来的忧心忡忡;“此花端合在东篱”,则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希望国家能够像东篱下的菊花一样,历经风雨后仍然屹立不倒。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