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庵小憩
石径柴门屈曲通,拂簷疎竹弄微风。
等闲光景无人管,两树金沙相对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曲折蜿蜒的小路穿过柴门,轻拂屋檐的疏竹间微风吹过。
闲暇时分,无人打扰,只见两棵金色的树在夕阳下相互辉映,一片火红。
去完善
释义
1. 石径:石头铺成的道路。
2. 柴门:用树枝编成的门。
3. 屈曲通:弯曲延伸的道路。
4. 拂簷:轻轻擦过屋檐。
5. 疎竹:稀疏的竹子。
6. 等闲:平常,普通。
7. 金沙:这里指金色的桂花。
8. 相对红:相互映照的红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小诗。诗人以曲折的石径、柴门为引子,勾勒出一种宁静、隐秘的环境。接着描述屋檐下摇曳的疏竹和拂动的微风,这些自然的元素和谐共处,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等闲光景无人管”则表达出这种美景暂时未被人们发现或打扰,显得格外宁静、宜人。最后一句的“两树金沙相对红”,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形象地描绘出金黄色的树叶在阳光下闪耀、红艳的场景,体现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而舒适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庵小憩》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76年左右。
钱时在这个时期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屡试不第。这使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怀疑,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在经历了多年的挫折和反思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成为一名诗人,以诗歌为武器,揭露社会的黑暗面,抒发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使得南宋朝廷不得不加强国防建设;另一方面,国内的官僚腐败、土地兼并等问题日益严重,民众生活困苦。这些时代背景都对钱时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忧患意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钱时创作了《道庵小憩》这首诗歌。在这首诗中,他以道庵作为自己心灵的寄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坚定信仰。同时,他也通过描绘道庵周围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既是他对个人生活的期望,也是他对理想社会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