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翁亭
不住清溪不住山,野翁来往两翁间。
非丝非竹虽云乐,乐在溪山未是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若要在清清溪流边安家,又想在青山绿野中生活;
老农夫每天来往于清溪与山川之间,尽享野外之趣。
虽然没有丝竹之声的雅致音乐,但这样已足够快乐;
在山水之间、清流旁的生活,丝毫不显单调乏味。
去完善
释义
1. 住:停止,休息。
2. 清溪:清澈的小溪,这里指具体的地方。
3. 野翁:田野间的老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4. 两翁间:两个老人的住处之间,这里指诗人和他的邻居。
5. 非丝非竹:没有音乐的声音。丝和竹分别代表弦乐和管乐。
6. 云乐:像云一样轻盈的快乐。
7. 溪山:小溪和山林,这里指大自然的美景。
8. 是闲:真正的闲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与野翁共处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和心境。首句“不住清溪不住山”,点明了诗人和野翁所居住的地理位置,他们在山水之间,以自然为家。第二句“野翁来往两翁间”,描述了诗人与野翁的交往,两人志同道合,共享山水之趣。接下来的“非丝非竹虽云乐”,写诗人与野翁的生活,他们虽然没有华丽的音乐相伴,但仍然过得快乐自在。最后一句“乐在溪山未是闲”,则揭示了诗人心中对这种生活的满意和满足,他在山水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内心的愉悦使得他并不觉得生活单调乏味。整首诗展现了诗人的隐逸之志和对自然的热爱,读来令人感受到宁静致远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翁亭》是南宋著名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5年,当时正值南宋孝宗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氛围浓厚。钱时在这个时期生活在一个宁静的乡村,过着简朴的生活。
钱时(生卒年不详),字子是,号酉堂,浙江临安人。他自幼聪颖过人,博学多才,后因战乱避世隐居,一生著作丰富。在这首《野翁亭》中,钱时将视角转向了乡村田野,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
在诗歌中,钱时以一位老翁的形象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他借老翁之口,传达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的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美和人类情感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