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劝耕 其二
使君元起自锄犂,田野辛勤事总知。
要为尔民除十害,肯容苛政夺三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的事业从耕种开始,深知田间劳作的不易。
发誓要为人民除掉十大害处,怎能容忍恶政夺取百姓宝贵的春、夏、秋三个季节呢?
去完善
释义
1. 长沙:湖南省省会,位于中国中南部,湘江下游,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 真德秀:南宋著名政治家、学者,历任左丞相、太子少保等职。
3. 使君: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真德秀。
4. 元起自锄犂:比喻真德秀出身贫寒,自强不息。元,开始;起,兴起;自锄犂,自己耕种。
5. 田野辛勤事总知:真德秀深知农民的辛苦劳作。田野,农田;总知,全面了解。
6. 十害:指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具体所指因地而异,大致包括旱涝灾害、病虫害、野兽侵害等。
7. 苛政:指繁重而苛刻的赋税政策。
8. 三时:指农忙时节,即春耕、夏耘、秋收三个时期。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长沙劝耕 其二》是南宋时期诗人真德秀所作,表达了他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重视。诗中“使君元起自锄犂”意味着官员应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农业生产,了解农民的苦乐辛酸。接着的“田野辛勤事总知”表明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在诗歌的后两句“要为尔民除十害,肯容苛政夺三时”中,诗人强烈呼吁要消除对农民危害最大的问题,反对过度征收赋税等苛政,表现出了一位关心民生、爱护百姓的官员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沙劝耕 其二》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真德秀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正值南宋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真德秀曾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他在此地考察民间疾苦,体恤百姓生活,深感农业生产对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在公务之余,他常常走出府衙,走进田间地头,向当地农民学习农耕技术,亲自参加农业生产。这首《长沙劝耕 其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中,真德秀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春耕的景象,表达了对辛勤劳作的农民们的敬意和对农业生产的关心。他借这首诗劝告人们要重视农业生产,珍惜土地资源,努力实现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南宋社会对农业的尊重和关注,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民生问题的深刻洞察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