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定夫西归 其二
世情重声利,荣途足趋走。
夫君独何为,经年闯林薮。
东寻金坛翁,南访玉峰叟。
借问两臞仙,来时轻健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社会追求名利,荣华富贵让人趋之若鹜。
然而,有那样一个人,他放弃世俗荣耀,常年隐居于山林之中。他在东方寻找金坛翁,在南方拜访玉峰叟,向这两位隐逸之士请教。他问道:“请问两位高士,你们当初选择归隐时,是不是带着轻松的心态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世情":指世间的人情世故。
2. "声利":声誉与利益,这里指的是世人追求的目标。
3. "荣途":荣华富贵的途径,这里指的是名利场。
4. "足趋走":形容忙碌奔走的样子。
5. "夫君":对友人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吴定夫。
6. "经年":经过一年。
7. "林薮":树林和水泽,比喻隐士的居所。
8. "东寻金坛翁":东去寻找金坛市的周顒(yong)。周顒字彥伦,南宋诗人,曾任金坛令,著有《洞霄诗集》。
9. "南访玉峰叟":南去拜访苏州的范成大。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文学家、官员,曾任参知政事。
10. "两臞仙":指周顒和范成大。"臞"意为瘦弱,这里形容他们的清贫生活。
11. "轻健":轻盈矫健,形容他们身体康健。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世情重声利,荣途足趋走”起句,揭示了当时社会追逐名利、奔竞仕途的风气。紧接着,诗人在对比中引出了吴定夫的形象——“夫君独何为,经年闯林薮”,暗示了吴定夫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品行。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吴定夫的行踪——东寻金坛翁,南访玉峰叟,表现了他寻访高人、求道问道的精神追求。在结尾处,诗人以“借问两臞仙,来时轻健否”设问,寓含了对吴定夫精神状态和身心的关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对吴定夫的形象塑造,揭示了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抒发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吴定夫西归 其二》是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真德秀赠给友人吴定夫的一首离别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234年,正值南宋末年。
在这期间,真德秀虽然身为朝廷官员,但因政治斗争和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对国家前途感到忧虑。而他的好友吴定夫则决定离开官场,回到故乡西归去。真德秀有感于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诗人所处的时代,南宋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军事压力,民族矛盾和国内政治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得社会动荡不安。然而,真德秀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始终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改革,希望能挽救颓势。遗憾的是,他的努力并未改变南宋灭亡的命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