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第呈诸学士
莫清彼潇江,莫峻彼衡岳。
澄光挟秀气,日夜相回薄。
月吸珠含胎,虹贯玉生璞。
子方有苗裔,温然粹而悫。
一童与三何,双凤两鸑鷟。
奋身辞草莱,正论吐谔谔。
彤庭拜恩归,天香尚盈握。
良才国之宝,一见我心乐。
平生功名会,万里初著脚。
永肩致主念,更勉经世学。
锱铢分义利,毫缕辨纯驳。
相期激清风,与俗洗氛浊。
谁欤指其南,是邦有先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要轻视那潇湘江,不要小看那衡山岳。
明亮的光线伴着秀美的气质,日日夜夜在此相互萦绕。
月亮吸收珍珠般的光芒,彩虹穿过宝玉般的璞石。
你的后代都是优秀的人才,温暖而纯正又诚实。
一个孩子和三位贤人,如同凤凰一样的两个鸑鷟。
奋发向前离开这草莽之地,正气凛然地谈论着正事。
在宫廷中接受皇帝的恩典而归,天上的香气还握在手心。
优良的才能是国家之宝,我见到你很高兴。
在一生中功名的时刻,踏出万里征程的第一步。
永远承担起辅佐君主的责任,更加努力学习治理国家。
细致区分利益和正义,分辨纯净和驳杂。
希望可以激起清新的风气,同世俗洗净污浊。
谁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这个国度有先知先觉的人。
去完善
释义
莫:不要,不可。 清:使……清澈。 彼:那个地方,这里指湘江。 潇江:湘江支流。 峻:高耸。 衡岳:衡山。 澄光:清澈的光泽。 挟:带有。 秀气:天地间精华之气。 回薄:回旋萦绕。 月吸珠含胎:月亮吸取了珍珠中的精髓。 虹贯玉生璞:彩虹穿过玉石生出璞玉。 子方:对方,这里指苗裔。 温然:温和的样子。 粹:纯粹。 悫:诚实。 一童与三何:指王圭、杨时、吕本中三位学者。 双凤两鸑鷟:比喻四个人并驾齐驱。 奋身:努力进取。 草莱:荒芜的地方。 正论:正确的言论。 吐:发表。 谔谔:正直无私的直言。 彤庭:皇宫。 拜恩:接受皇上的封赏。 天香:皇家赐给的香味。 盈握:充满手心。 良才:优秀的人才。 国之宝:国家的宝贵财富。 一见我心乐:见到你我就感到高兴。 平生功名会:这辈子事业的巅峰时刻。 万里初著脚:迈出事业的第一步。 永肩:永久肩负。 致主念:辅佐君主的心意。 更勉:更加勉励。 经世学:治理国家的方法和学问。 锱铢:极小的数量。 分义利:区分道义和利益。 毫缕:细丝。 辨纯驳:分辨事物的纯净和浑浊。 相期:互相期待。 激清风:发扬清廉之风。 与俗洗氛浊:洗去世俗的污秽之气。 谁欤:是谁。 指其南:指湘南之地。 是邦:这个地方。 先觉:先知先觉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诗人真德秀为其所任的长沙知府向朝廷呈上的诗作,诗中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人才的期许。开篇作者以湘江和衡岳山脉的壮丽景象为引,强调地理环境对人成长的熏陶作用,紧接着赞美了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才能的人才,如“子方有苗裔”等,意味着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在谈到这些人时,作者用了“温然粹而悫”来形容他们温文尔雅的品质和正直诚实的性格。末尾部分,作者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期望自己能像这些人才一样有所作为,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整首诗风格端庄典雅,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沙新第呈诸学士》是南宋诗人真德秀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宁宗时期(公元1194年-1224年)。
在创作此诗时,真德秀正值中年,他已经历了科举及第、为官任职的历程。在这期间,他深入了解了民间疾苦,关注国家政治,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民生问题的关心。
南宋宁宗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政治腐败,民生问题严重。真德秀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士人,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希望为国家治理献计献策的愿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自信,以及对同僚学士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