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全氏三桂堂
唐人重科甲,拟以折桂荣。
一登群仙籍,不羡千佛经。
终全岁寒姿,乃比秋香清。
咄彼牛李辈,伊优至公卿。
迨今齿其人,名字犹臊腥。
卓哉刘户曹,直气霜棱棱。
一朝脱淡墨,千古扬芬馨。
鸡峰有名家,奕叶彯儒缨。
庭中三嘉树,屹立长宁宁。
西风正摇落,翠葆黄金英。
劲节松可友,孤芳梅谓兄。
丁宁命诸郎,我岂贪浮名。
爱此臭味同,故以书吾楹。
尔曹方茂学,志取宫袍青。
要须勉植立,毋但希腾凌。
己大外物小,道充人爵轻。
当如燕山窦,义方垂世评。
勿效东堂诜,射策矜虚声。
懿哉君斯言,可折末俗醒。
刻诗堂之楣,室观全氏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唐代重视科举,期盼能获功名显达。
一旦进入朝廷,谁还羡慕佛经呢?
永葆气节如冬梅傲雪,清白胜过秋菊飘香。
那些牛李党争的人们,如今已成历史尘埃。
那些鸡鸣狗盗之辈,名字仍散发着恶臭。
唯有那刘户曹,浩气凛然。
一朝脱去低级职务,便永留芬芳。
鸡峰地区有名门望族,世代传承诗书。
庭院中有三株树,平静地生长。
当西风袭来,翠绿的金桂簌簌飘落。
松树有坚毅的节操,梅花有独立的风骨。
我告诫子孙们,切勿贪图虚名。
我爱这份家的温暖,于是写了这首诗。
你们正值求学之时,目标直指官袍。
要努力塑造自己,不要只想着腾达。
自己的内心重于外在的物质,充实自己才会轻视名利。
应当像燕山窦氏那样,遗留给后世美好的评价。
不要效仿那些靠作弊得到虚名的人。
你的话如此美好,足以击碎世俗的昏聩。
把这诗刻在客厅的横梁上,让全氏家室都看到希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折桂:即折桂荣,指科举及第。唐代的科举制度规定在士子及第后要由朝廷颁发一种叫“告身”的委任状。状上用金花装饰,并在士子的姓名上加一个“桂”字,以示荣耀,因此人们便把科举及第称为折桂。
2. 群仙籍:指科举及第后的功名。
3. 千佛经:佛家经典之一。这里用来与群仙籍相比,表现古人对功名的重视。
4. 秋香清:形容桂花香气清新。
5. 牛李辈:指的是唐朝的李党首领李德裕和牛党首领牛僧孺。他们互相倾轧,把持朝政,败坏朝纲。
6. 伊优:意指无原则地奉承。
7. 齿其人:提起那些人。齿,名词动用。
8. 刘户曹:刘褒,字光道,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曾担任度支判官。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有高尚的品质。
9. 卓哉:赞美之词,意为卓越、出众。
10. 鸡峰:位于四川成都崇州市境内的一座山峰。
11. 奕叶:连续几代。
12. 飘扬:这里是繁盛的意思。
13. 西风:指秋天。
14. 翠葆:绿色的草,这里用来形容桂花绿叶。
15. 黄金英:金黄色的桂花。
16. 劲节松可友:这句话表示松树的品质高洁,可以作为朋友。
17. 爱此臭味同:这句是作者表达自己对高雅品质的追求。
18. 尔曹:你们。
19. 茂学:才学渊博的人。
20. 宫袍青:指进士及第后的荣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道德操守和立志报国的诗篇。诗人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品质和行为,强调高尚品德的重要性和价值。他以唐代科举制度为背景,赞扬了坚守气节、正直无私的士人精神。同时,诗人也提醒年轻学子要有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行,不要盲目追求功名和地位。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全氏三桂堂》是南宋诗人真德秀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理宗绍定至端平年间(1228-1236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真德秀正担任温州太守一职。当时的温州地处沿海地区,商业发达,人民生活较为富足。而诗中的“三桂”指的是三个科举及第的家族成员,分别是全谦、全刚、全陛。这三个家族的成员在南宋时期均有显赫的成就,成为当地文人士大夫的楷模。
这个时期的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北方金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国内农民起义频发,政治腐败严重,国势日衰。真德秀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官员,深感责任重大,他积极推行改革,整顿吏治,力图挽救国家的危机。然而,他的努力并未得到当权者的支持,这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真德秀创作了《题全氏三桂堂》一诗。诗中以全氏三桂的成就为榜样,表达了他对文人学者在国家危难之际应当担当起社会责任的期许。同时,通过对全氏三桂的赞美,也隐含着对当时社会腐败、人才凋零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