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林乐四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山林乐四首 其三
山林何所乐,所乐在琴书。 醉买中山酒,游乘下泽车。 结交忘鹿豕,分席混樵渔。 何必桃源路,方为隠者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中有什么乐趣呢?乐趣在于弹琴和读书。 尽情地买中山美酒,悠然地乘坐下泽车出行。 结交不分贫富贵贱,宴席上与樵夫渔夫共欢。 何必非要找到那桃花源的路,才能称为隐者的居所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山林乐:表示向往山林生活的快乐。2. 琴书:指古琴和书籍,寓意文雅的生活情趣。3. 中山酒:古代中山国的名酒。4. 下泽车:一种适合于沼泽地行驶的车子。5. 鹿豕:麋鹿和猪,这里比喻普通的山野百姓。6. 樵渔:砍柴的樵夫和打鱼的渔夫,这里指普通劳动者。7. 桃源路:指传说中的桃花源,象征避世隐居的理想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山林乐四首 其三》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之中的悠闲生活。诗人以“山林何所乐,所乐在琴书”开篇,点明了自己在山林中的快乐之源在于琴书之乐。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山林中的生活场景:“醉买中山酒,游乘下泽车。”他沉醉于山中美酒,出游则乘坐下泽车,表现出了与世无争的隐逸之情。此外,诗人还与山间的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结交忘鹿豕,分席混樵渔。”这句话意味着他与这些山中之人交往亲密,以至于忘记了彼此的差异,共同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乐趣。最后,诗人感叹道:“何必桃源路,方为隠者居。”他认为在这样的山林生活中,不必非要寻找到传说中的桃花源,便已经拥有了隐者般的生活。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林乐四首 其三》是南宋末年诗人俞德邻所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公元1259年至1264年之间,正值蒙古帝国对南宋进行全面侵略的时期。在这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俞德邻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他以山林为题材,表达了渴望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俞德邻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但早年科举未第,直到五十岁左右才中进士。这段时期他饱受挫折,但对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的研究仍不懈怠。与此同时,南宋政权在蒙古帝国的进攻下逐渐瓦解,朝廷昏庸无能,民间疾苦重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俞德邻的诗歌创作也呈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他在《山林乐四首 其三》中描绘了山林的美丽与宁静,以此表达对远离战乱、享受安宁生活的向往。然而,诗人内心却深知这种理想生活难以实现,因为当时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因此,这首诗既展示了俞德邻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审美观,也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历史的沧桑变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