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想起他走上楼台的那一刻,楼前的草地年复一年地焕发出绿意。这绿色就像他离开时的衣袍一样鲜明。每当想起那一幕,仿佛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风中飘摇。
他的衣袍应该已经有些年头了,毕竟时光不等人,色彩难以持久如初。真是惋惜那如春天般的青春年华,竟比不过这生机勃勃的花草。

去完善
释义
1. 菩萨蛮:词牌名,源于古印度。
2. 张先: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擅长写词,与苏轼、辛弃疾等人并称“宋初文坛五子”。
3. 忆郎:想念丈夫或情人。
4. 上层楼曲:指登上楼阁的阶梯。
5. 楼前芳草年年绿:指楼阁前的草地每年都绿意盎然。
6. 绿似去时袍:形容草地的绿色如同离去的郎君所穿的衣裳。
7. 回头风袖飘:形容郎君离去时的情景,风吹动着他的衣袖,显得潇洒飘逸。
8. 郎袍应已旧:暗示郎君可能已经年岁渐长,衣着不再崭新。
9. 颜色非长久:意味着人的容颜不能永恒不变。
10. 惜恐镜中春:担心自己像镜子中的春天一样日渐衰老。
11. 花草新:花草代表着青春活力,象征着年轻人的面貌。
全词表达了一位女子对郎君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不安和担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女子思念情郎的词作,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情感世界。
首句“忆郎还上层楼曲”,以一个“忆”字开篇,点明了主题。紧接着的“楼前芳草年年绿”则通过对楼前芳草的描绘,寓情于景,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深深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则是将眼前的景象与回忆中的画面相互交织,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那位穿着翠绿衣裳的女子,在风中回首,衣袂飘飘。
下片开始,词人从女子的视角出发,想象着情郎的外貌可能已经改变,而“颜色非长久”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结尾两句“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则是通过对比镜子里的自己与花草的鲜明形象,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忧虑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是宋代词人张先所创作的。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95年,正值宋朝建国不久,国家相对安定繁荣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张先的生活安稳,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任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结交了一些红颜知己。他在业余时间喜欢创作诗歌、填词,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在这个时期,张先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曾经春风得意,也曾落寞惆怅。他的情感世界丰富复杂,既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有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这些人生经历成为他创作古诗词的重要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对张先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宋朝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云集,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张先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了熏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创作素材。同时,宋代的城市生活繁华热闹,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逐渐高涨,这也为张先的词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总之,《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这首词是在宋代安定繁荣的背景下,张先通过自己的人生际遇和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感悟而创作的。这首词展示了张先的艺术才华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