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水阁
一川澄不动,山色浸分明。
噪晚鸦寒甚,窥鱼鹭瘦生。
人家江阁好,天下钓翁清。
想此幽居者,何知有利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流平静无波,山脉景色清晰可辨。
傍晚时分的乌鸦啼鸣,透露出寒冷的氛围;而观察鱼的白鹭显得体态修长、消瘦。
沿江的居民区很好,那里的垂钓者似乎身处一个安静的环境。
在这个地方隐居的人,可能对名利一无所知吧。
去完善
释义
《道傍水阁》注释如下:
1. 道傍:道路旁。
2. 一川:指整个水面或平原。
3. 澄不动:形容水面平静无波。
4. 山色:山景,山林的颜色。
5. 浸:映衬。
6. 分明的:清楚明了的。
7. 噪:喧闹,嘈杂。
8. 晚鸦:傍晚归巢的乌鸦。
9. 窥:偷看,观察。
10. 鹭:白鹭,一种鸟类。
11. 瘦生:形容鸟类瘦弱的样子。
12. 人家:住户,人家。
13. 江阁:江边的小楼。
14. 天下:指全国。
15. 钓翁:钓鱼的人。
16. 清:清静,清心寡欲。
17. 幽居者:隐居的人。
18. 利名:名利,地位和财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生动地展现了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象:清澈的河水、鲜明的山色、寒冷的乌鸦以及饥饿的生鹭。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此外,诗人还提到了江阁人家和天下的钓翁,暗示了隐逸生活的高尚与超脱。在这个充满利欲的社会中,能够过着如此清静的生活的人,很难想象他们会受到世俗名利的困扰。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还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高尚,让人向往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傍水阁》是南宋诗人姚勉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48年左右,正值南宋晚期,金国灭亡后不久。
在这个时期,姚勉虽然身居高位,但经历了南宋的衰落和金国的灭亡,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深感忧虑。此外,他的父亲在战乱中病逝,这使他对生死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的诗篇。
在诗中,姚勉通过对道傍水阁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安详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变化,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从而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