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即事

标题包含
即事
吹落杨花春事了,小池新绿雨添痕。 育蚕时节寒犹在,村落人家半掩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杨花落尽春天就过去了,池塘里新绿的荷叶在雨中留下痕迹。尽管到了养蚕的季节,天气依然寒冷,乡村里的人们半开着家门。
去完善
释义
《即事》俞桂注释: 1. 吹落杨花:指春天快要结束了。 2. 育蚕时节:春季的一个时期,主要用来养蚕。 3. 寒犹在:天气仍然有些冷。 4. 村落人家:乡村里的家庭。 5. 半掩门:形容村庄里的人们在家中的活动很少,所以只有一半的门户是关闭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即事》描绘了春天的尾声,季节交替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杨花落尽、小池新绿、育蚕时节和村落人家等景象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结束和初夏的到来。诗中“吹落杨花春事了”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景象;“小池新绿雨添痕”则表现了春雨滋润万物,带来生机的画面。而在“育蚕时节寒犹在”一句中,诗人以蚕农的视角,表达了虽然春天离去,但气温仍有些寒冷的现实。最后一句“村落人家半掩门”则勾勒出一个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场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事》是南宋诗人俞桂的一首词,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后期,金兵压境,国家局势紧张,民众生活困苦。 俞桂作为一位士人,也深受时代影响。他一生经历了靖康之难、南北分裂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使得他的作品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首《即事》中,俞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国命运的担忧。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多抒发感慨之情,他们寄情山水,通过诗词歌赋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人生感慨。因此,这首《即事》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展现了诗人在艰难时世的坚韧品格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