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酒阑携手过回廊。
夜初凉。
月如霜。
笑问木樨,何日吐天香。
待插一枝归斗帐,和云雨,殢襄王。
如今满目雨新黄。
绕高堂。
自芬芳。
不见堂中,携手旧鸳鸯。
已对秋光成感慨,更夜永,漏声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喝完酒后手牵手走过曲折的走廊。
夜晚刚开始有些凉意。
月光如同白霜。
笑着问木樨花,什么时候能吐露芬芳。
等插上一枝回到床帐,伴随云雾和细雨,陶醉在襄王的梦中。
现在满眼都是雨后新生的小草。
环绕在高大的厅堂周围。
它们自身散发着芳香。
却看不见大厅里,曾经一起牵手的旧日的鸳鸯。
已经对这秋天的景色有了感慨,更何况是漫长而寂静的夜晚。
去完善
释义
江城子:该词牌名出自于唐朝李白的诗作《月下独酌》。
注释:
1. 江城子:是北宋时期流行的一种词牌名称,又称为“江城子慢”。这首词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一首抒情之作。
2. 酒阑:意指酒宴将尽的时候。
3. 回廊:建筑中一种围绕庭院或花园的走廊,有环绕状的设计。
4. 月如霜: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如同霜雪一般洁白。
5. 木樨:即桂花。
6. 天香:此处指桂花的香气四溢。
7. 待插一枝归斗帐:意指等到桂花盛开时,折下一枝插入斗帐中,增添生活情趣。
8. 和云雨,殢襄王:此处用典,襄王,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楚怀王,他曾被秦昭王诱至秦国,后被放逐,最后客死异国。这里以此表达缠绵之情。
9. 满眼新黄:形容桂花开放时的颜色。
10. 高堂:高大的厅堂,此处可能指诗人居住的宅邸。
11. 自芬芳:形容桂花自然散发出香气。
12. 鸳鸯:在此处比喻夫妻恩爱。
13. 秋光:秋天的景色。
14. 感慨:对事物有所感触而慨叹。
15. 夜永:夜晚漫长。
16. 漏声长:漏声是古代计时器水滴漏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去完善
赏析
《江城子》一词,以“酒阑携手过回廊”开篇,词人邓肃借助这一句描绘了夏末秋初的夜晚,微醺之际与友人牵手漫步的情景。夜晚凉爽宜人,月光如水,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气氛。接着,作者借木樨(桂花)为主题展开想象,形象地展现了桂花的香气四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此外,“待插一枝归斗帐,和云雨,殢襄王。”是诗人巧妙运用典故,将桂花比作佳人,表达了对友谊的长久期盼,同时融入了浓厚的浪漫氛围。
下半阕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色,此时遍地都是金黄的桂花。然而,原本应该在高堂内陪伴作者的友人已不再身边,只剩自己独赏这美丽的秋色,因此不禁感到唏嘘不已。面对秋天的到来,诗人心生感慨,既惋惜流逝的时光,又感叹眼前的风景。同时,夜深之时,窗外传来滴滴答答的滴水声,无形中增加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思念之情。
整首词以景生情,借物抒怀,传达了邓肃对友谊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其中,诗词的意境优美,用词丰富多样,流露出深厚的艺术造诣。可以说,《江城子》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内涵和人文精神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城子》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094年前后。在这个时期,邓肃正处于中年阶段,他的一生经历过许多波折。早年他曾进士及第,后因直言敢谏被贬谪至湖北一带。在这段人生旅程中,他饱尝了世事沧桑,对人生的感悟愈发深沉。
在北宋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这个时期也是党争激烈、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皇帝宋哲宗在位期间,推行新法,引发了新旧两党的斗争。邓肃作为一位正直的士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法的影响,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较为深刻的时代烙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