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漫成

标题包含
漫成
时事含胡里,年华转烛间。 利名多噂沓,贫贱觉安闲。 致主知无术,归休幸有山。 茅堂一尊酒,时得慰愁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公度(1840年-1904年),原名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清朝晚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外交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 黄公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时间就像烛火一样瞬息万变。名利总让人忙碌不堪,而贫穷和卑微却让人感受到宁静与自在。尽管我无法为主人分忧解难,但幸运的是,我可以选择归隐山林。在山中的茅屋里,品尝着美酒,时而能安慰我那充满忧虑的脸庞。
去完善
释义
1. 时事:当前的政治形势。 2. 含胡:含糊不清,这里指不明朗的情况。 3. 年华:岁月,时光。 4. 转烛:比喻事物瞬息万变。 5. 利名:名利,地位和财富。 6. 噂沓:议论纷纷,人声嘈杂。 7. 贫贱:贫困地位低下。 8. 安闲:安静从容,悠然自得。 9. 致主:辅佐君主,为国家尽忠。 10. 无术:无法,缺乏办法或能力。 11. 归休:退休回家。 12. 有山:拥有山林田园。 13. 茅堂:简陋的屋子。 14. 一尊酒:一杯酒。 15. 慰愁颜:排解忧愁的面容。
去完善
赏析
《漫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乱世、追名逐利的现实社会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先,“时事含胡里,年华转烛间”,诗人以“含胡”和“转烛”来形容时事的变幻莫测以及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接着,“利名多噂沓,贫贱觉安闲”,诗人在名利场中感受到了喧嚣与浮躁,而贫穷困厄的生活反而让他感受到了安逸与宁静。这反映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致主知无术,归休幸有山”,诗人深感自己无法为国家献计献策,于是选择退隐山林。这里的“归休”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的亲近之情。最后,“茅堂一尊酒,时得慰愁颜”,诗人希望在茅屋之中,品一杯美酒,以此来慰藉自己的忧虑与惆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纷扰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漫成》是宋代诗人黄公度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4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代,由于金兵的侵扰,国家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士大夫们多主张抗战,但由于朝廷的腐败无能,使得许多有志之士只能寄情山水,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一年里,黄公度因为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秦桧,被贬为广东连州知州。这一人生际遇使他对政治产生了失望情绪,开始向往隐逸生活。他在诗中写道:“闭门十日雨,出门一步泥。鸟鸟喧檐瓦,蛙蛙闹稻畦。”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逃避。 在黄公度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治腐败,百姓疾苦,战争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归隐田园,以此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黄公度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