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别王宰先之
画角城头绕怨音,秋风握手别杯深。
三年故国相从地,万里青云欲别心。
醉罢林霜催菊老,梦回江月转棠阴。
预愁晓色离亭外,衰草撩人思不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城墙上的号角声中回荡着哀怨之音,秋天的风与手中的酒杯告别而愈发浓郁。在这分别的时刻,回想我们曾经一起度过了三载的美好时光,青云万里却难掩心中即将别离的不舍之情。醉酒之后,林间的霜露催促菊花凋谢,梦境中回到江边,月亮悄然洒向海棠树荫。想象离别时拂晓的景色,远处的驿站旁衰草连天,让人忍不住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画角:古代军事要塞中用来报警的号角,这里形容边城的军事氛围。
2. 城头:城墙的顶部,指代城市。
3. 绕怨音:形容号角的声音充满哀怨之情。
4. 秋风:秋天的风,这里是秋天的象征。
5. 握手:手拉手,表示亲密的朋友关系。
6. 别杯:送别时饮用的酒杯。
7. 三年:指作者与王宰先共度的时光。
8. 故国:指故乡。
9. 相从地:在一起的地方。
10. 万里:形容路程遥远。
11. 青云:比喻高位,这里指作者和王宰先追求的政治地位。
12. 欲别心:即将分别的心情。
13. 林霜:树林间的霜降。
14. 催菊老:催促菊花凋谢,形容秋天来临。
15. 梦回:在梦中醒来。
16. 江月:江面上的月光。
17. 转棠阴:指月亮逐渐西斜。
18. 预愁:提前担忧。
19. 晓色:早晨的阳光。
20. 离亭:送别的亭子。
21. 衰草:枯萎的草,象征着离别时的伤感。
22. 撩人:勾起人的思绪。
23. 思不禁:思念无法控制。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奉别王宰先之》是诗人黄公度抒发离别情感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画角、秋风等物象为引,展现了分别之际的伤感氛围,并通过描绘时间流逝中景物变化,表达出诗人离别前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具体赏析如下:
首联“画角城头绕怨音,秋风握手别杯深”,描述了在城楼上别离的场景。诗人借“画角”这一乐器来渲染悲凉的氛围,并传达出彼此之间不舍的情感。颔联“三年故国相从地,万里青云欲别心”,则回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同时点明了此次离别的原因以及双方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对比“三年”和“万里”的时间空间跨度,展现出友情深厚的画面。
颈联“醉罢林霜催菊老,梦回江月转棠阴”,诗人通过描绘林霜、菊老、江月、棠阴等自然景色的变换,传达了时间流逝的观念,并借此暗示分别之日即将来临,引发离别的哀愁。尾联“预愁晓色离亭外,衰草撩人思不禁”,则揭示了诗人心中担忧的心情,表达了他对未来离别的担忧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运用“预愁”、“衰草”、“思不禁”等词语,进一步强化了离别时的感伤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别王宰先之》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黄公度所作,创作于公元1215年左右。在当时的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北方金国对南宋的侵扰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诗的作者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南宋爱国诗人。他因进士及第而步入官场,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当时朝廷昏庸无能,对外敌采取妥协求和的态度,令黄公度忧心忡忡。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王宰先,生平不详,但从诗题来看,他与黄公度关系密切,此次离别可能是由于战乱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黄公度在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