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日
淡淡秦云薄似罗,灞桥杨柳拂烟波。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愁春一倍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淡淡的云朵如同轻纱,灞桥边的杨柳轻轻摇曳在烟波之上。夕阳下的远山重叠,却仍比不上春天的忧愁更多一分。
去完善
释义
1. 长安: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古称。
2. 春日:春天的意思。
3. 秦云:指陕西一带的云彩。
4. 灞桥:位于西安东郊,古代折柳送别的地点之一。
5. 杨柳:即柳树。
6. 拂:轻轻地扫过。
7. 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
8. 夕阳楼:傍晚时分华灯初上的楼阁。
9. 山重叠:形容山峰层叠的景象。
10. 未抵:不足以抵挡、无法匹敌。
11. 愁春:因春天而引发的忧愁。
去完善
赏析
《长安春日》是北宋名臣寇准的一首描绘长安春日景色的诗作。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幅生动且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首句“淡淡秦云薄似罗”中,诗人以“淡淡”来形容秦云,表现出天空的清澈透明。而“薄似罗”则形象地描绘出云层的轻盈与飘渺。这样的景象,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又为后面的景物铺垫了背景。
接下来的“灞桥杨柳拂烟波”一句,将视线转向地面。灞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离别之地,杨柳则是春天常见的植物。诗人以“拂烟波”来描绘杨柳在春风中的摇曳之态,显得颇为传神。这一句不仅点出了地点和时间,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情。
第三句“夕阳楼上山重叠”,描绘了夕阳下的高楼和重叠的山峦。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使群山呈现出一幅金色的画卷。这种美丽的景色,令人陶醉其中。然而,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未抵愁春一倍多”。这里的“愁春”,指的是春天的忧郁情绪,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春天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春日》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寇准在景德年间创作的咏春诗篇。这一时期,寇准经历了宦海浮沉,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从地方官员做起,逐渐崭露头角,后来在宫廷斗争中卷入纷争,一度被贬至雷州半岛,直至去世后方才被追封为太子太傅。
当时的北宋王朝正处于繁荣鼎盛的时期,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经过一系列政治改革,经济得以恢复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然而,在表面上繁华的背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依然暗潮汹涌。寇准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