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行役

标题包含
行役
胡为行役尚殊方,已觉春容近艳阳。 石齿潄江飜翠浪,蒋牙穿渚出青芒。 艰难去国成淹泊,老大逢辰倍感伤。 幕府吾归具朋酒,兕觥犹及享公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为什么还行走在遥远的地方,已经感到春天的气息接近阳光明媚的日子。 河边的石头如同绿色的浪花翻涌,小岛上的草丛中冒出嫩绿的新芽。 离开家乡很艰难,变成了长时间的停留,年纪越大,面对时局的变化越感忧伤。 期待我回到幕府时能与朋友们共同举杯,祝大家在公堂上也能享受美酒佳肴。
去完善
释义
1. 胡为:为什么。 2. 行役:离家在外奔波求官。 3. 殊方:异地,远方。 4. 春容:春天的景色。 5. 艳阳:阳光灿烂的日子。 6. 石齿:石头岸边的农田。 7. 潄江:江水冲刷江岸的景象。 8. 翠浪:绿色的波浪,这里指江水翻滚的样子。 9. 蒋牙:蒋山,即南京钟山,位于南京市东。 10. 穿渚:穿过水中的小洲。 11. 青芒:青翠的草尖。 12. 艰难去国:离开国家时的艰辛。 13. 淹泊:滞留,长期停泊。 14. 老大:年纪已大。 15. 逢辰:遇到好时光。 16. 感伤:感慨悲伤。 17. 幕府:古代诸侯的大夫所设的军帐,这里指官员的住所。 18. 具:备办。 19. 朋酒:朋友相聚饮的酒。 20. 兕觥:古代用犀牛角制成的一种酒器。 21. 犹及:还来得及。 22. 公堂:公众聚会的地方,这里指官员的住所。
去完善
赏析
《行役》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所见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在旅程中感受到的疲惫、感伤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胡为行役尚殊方”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远行的无奈和不满;“已觉春容近艳阳”则表现了春天来临时的生机与活力。接着,作者通过对江水、洲岛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然而,这美好的景致并没有给诗人带来愉悦,反而使他想起了远离家乡的困苦。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和自己的老去,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亲友的深切思念。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结束旅行,回到故乡与家人朋友共度欢乐时光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行役》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作品。这首诗歌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 在这个时期,晁公溯在官场生涯中不断升迁,历任诸州通判、知州等职。然而,随着南宋政治形势的日益恶化,朝廷内部的矛盾也日渐激化。当时的皇帝宋光宗在位时,由于精神问题无法正常处理政务,实际权力掌握在其皇后李凤娘手中。李凤娘擅权乱政,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这种局面使得许多正直的士大夫感到痛心疾首,纷纷上疏抨击时政。 与此同时,北方金国的威胁日益严重。金国在此时期对南宋发动了多次进攻,迫使南宋政府疲于应付,民生凋敝。在这种情况下,晁公溯虽然身居高位,但他深感忧虑和痛心。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众苦难和国家危机。 《行役》这首诗便是晁公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行役比喻人生道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关切。诗人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绘,传达了他在官场上努力进取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