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晒翅
拣尽南枝与北枝,风吹霜竹叶还稀。
旁人忧喜非吾事,且自梳翎向落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精心挑选南方和北方的梅花枝头,寒风袭来,霜雪压得竹叶稀疏。旁人的忧虑欢喜与我无关,我只关心在落日的余晖中梳理羽毛。

去完善
释义
《鹊·晒翅》是一首描绘喜鹊的古诗,以下为对这首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1. 拣尽南枝与北枝:这里“南枝”和“北枝”是相对而言的方位概念,主要用来描述在树枝上寻找合适位置的过程。
2. 风吹霜竹叶还稀:这一句中的“霜叶”指的是被秋风染成红色的叶子,在这里则特指乌鸦。“稀”表示数量少的意思。
3. 旁人忧喜非吾事:这句话表明诗人并不关心别人的喜悦和忧虑,表达了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4. 梳翎:指鸟类整理羽毛的动作,诗人以梳翎来比喻自己内心平静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喜鹊在风中梳理羽毛的诗篇。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喜鹊的姿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拣尽南枝与北枝"一句,点明喜鹊寻找合适的树枝栖息,表现出其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而"风吹霜竹叶还稀"则通过描述风中的霜叶和稀疏的竹叶,营造出一个宁静祥和的氛围,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接下来的"旁人忧喜非吾事"则是以旁观者的视角展现出诗人的超然态度,表达出他对自己生活的坦然面对。最后,"且自梳翎向落晖"形象地描绘了喜鹊在夕阳下梳理羽毛的场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又传达出生命的温馨与美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鹊·晒翅》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喜鹊展翅高飞的场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潘牥对自由和勇气的向往。此诗大约创作于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国家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潘牥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失利,后来成为一名官员,但在官场上的遭遇也不如意。然而,尽管面临种种困境,潘牥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生活在恐慌和不安之中,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担忧。然而,潘牥通过观察一只展翅高飞的喜鹊,感受到了一种积极的能量。他认为,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种乐观的精神,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股清流,激励了无数的人勇敢地面对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