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少翁除夕
破晓东风又磔鸡,人心物态两推移。
建瓴岁月今将老,漂梗江湖少不羁。
独坐旧谙为客味,长愁新赋悼亡诗。
多慙府主鶑花约,归去西畴恐后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拂晓时分的东风再次吹过报晓鸡,人们的内心世界和事物的状态都在不断变化。时间如同水流一般流逝,而今我已到了渐入老年的阶段;我在飘荡不定的生活中渐渐少了一些放纵不羁的情怀。独自坐在室内,我慢慢品尝着客居他乡的滋味,而长期的忧虑则催生了悼念故人的诗篇。在想起府主的莺花之约时,我感到惭愧,因为我恐怕难以兑现归去的承诺,回到那片田地的时间可能越来越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破晓:指天刚刚亮的时候。
2. 东风:春风,这里指南风。
3. 磔鸡:古代风俗,于立春之日杀鸡祭神。
4. 推移:变迁,改变。
5. 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6. 漂梗:漂泊无定,如浮萍一般。
7. 独坐:独自静坐。
8. 谙:熟悉。
9. 为客味:作客他乡的滋味。
10. 长愁:长久的忧愁。
11. 新赋悼亡诗:新写的哀悼逝去亲人的诗歌。
12. 多慙:自感羞愧。
13. 府主:地方长官。
14. 莺花约:春天花草的约定。
15. 西畴:西边的田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新年之际,回首过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破晓东风又磔鸡”,以破晓的东风和磔鸡的场景,象征着新年的到来,也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盼。接下来的诗句中,“人心物态两推移”,表现了时间在流逝,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也在不断变化。而“建瓴岁月今将老,漂梗江湖少不羁”则揭示了诗人对自己年华已老的感叹,以及他在江湖漂泊中的无奈。
接下来的诗句中,“独坐旧谙为客味,长愁新赋悼亡诗”,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孤独感,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最后两句,“多慙府主鶑花约,归去西畴恐后期”,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担忧,以及他想要回到家乡的心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新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朱少翁除夕》是南宋诗人章甫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67年,正值南宋晚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章甫(1215-1295)在此时正处于中年阶段,他曾在朝廷担任官员,但因不满现实,辞官回乡,致力于诗歌创作。
章甫在南宋晚期目睹了社会的种种弊端,深感忧虑。在这个特殊时期,他通过与友人朱少翁的唱和之作,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在这首《和朱少翁除夕》中,他以“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的诗句,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这种情感深深植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反映了人们在乱世中的普遍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