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僧院

标题包含
宿僧院
禅地无尘夜,焚香话所归。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翻令嫌白日,动即与心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宿:在寺院过夜。 2. 僧院:寺庙,僧人居住的地方。 3.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活于中唐时期。 4. 禅地:佛教圣地,这里指僧院。 5. 无尘:没有世俗烦恼,清静的地方。 6. 焚香:点燃香炉中的香,这里是烧香的意思。 7. 话所归:谈论人生的归宿,探讨生命的意义。 8. 幽鸟:安静的鸟儿。 9. 萤:萤火虫。 10. 定僧:入定的僧人,这里指专心修行的僧人。 11. 破月:残月,不完整的月亮。 12. 斜天半:斜挂在天空的一半。 13. 高河:银河。 14. 露微:露水微弱。 15. 翻令:反而让。 16. 嫌:嫌弃,不喜欢。 17. 白日:白天。 18. 动即:一有行动就。 19. 心违:违背内心的意愿。
去完善
赏析
《宿僧院》是一首描绘寂静夜晚、林间幽鸟、星河倒影等宁静景象的诗词。诗人在僧院中体味心灵的安宁,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那一份难得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僧院》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47年至859年之间,此时正值晚唐时期。 刘得仁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政治动荡的年代。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中任职,但在他年轻时,家族的荣誉和地位逐渐衰微。这使得刘得仁对世事有着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慨。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这个时期的唐朝已经不再像盛唐时期那样繁荣昌盛,而是进入了衰落阶段。宦官权力日益增强,皇帝昏庸无能,政治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然而,佛教在这个时期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入到宗教信仰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得仁创作了这首《宿僧院》。他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在僧院过夜的场景,表达了对宁静平和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刘得仁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和哀愁,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的寄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