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傅惟肖

标题包含
次韵傅惟肖
竹根蟋蟀太多事,唤得秋来篱落间。 又过暑天如许久,未偿诗债若为颜。 肝肠与世苦相反,岩壑嗔人不早还。 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大致可以翻译成以下现代白话文:“竹林里的蟋蟀叫个不停,唤来了秋天的到来。度过炎热的夏天仿佛已经很久了,但我还没有完成我的诗歌任务,真是让我羞愧难当。然而我的心肠和这个世界总显得格格不入,像那怒斥别人不回山的岩石和山谷。八月里,我乘船驶向远方,在芦苇丛外的江面上欣赏着一座座青山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竹根蟋蟀":竹根是蟋蟀的栖息地,这里的"竹根蟋蟀"寓意萧德藻的友人傅惟肖。他寓居在竹林深处,听到蟋蟀的鸣叫,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 2. "秋来篱落间":秋天来到了乡村的篱笆旁,形象描绘出田园风光。 3. "暑天":夏天炎热的日子。"若为颜"是古文中的表达方式,表示"有何面目",这里意思是诗人长时间未能完成答应傅惟肖的诗篇,感到惭愧。 4. "肝肠与世苦相反":这句表达的是诗人的态度,他与世俗的看法常常相悖。 5. "岩壑嗔人不早还":这句是诗人想象傅惟肖的心情,他在山中等待已久,责怪诗人迟迟不来。 6. "飞样去":指乘船顺流而下,速度很快。 7. "芦花丛外数青山":这是诗人想象的画面,他想象着自己在飞快的舟行中,看到了远处的青山。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次韵傅惟肖》中,诗人萧德藻巧妙地运用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传达出了深刻的思考。首先,他用“竹根蟋蟀太多事”作为开头,通过描写蟋蟀的鸣叫唤起秋天的到来,使读者感受到了季节变换的瞬间之美。接着,诗人又以“又过暑天如许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未偿诗债若为颜”表明自己写诗还债的责任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消逝的无奈。接下来,他借“肝肠与世苦相反”倾诉自己的心境与世俗相矛盾,同时用“岩壑嗔人不早还”形象地刻画了山水的宁静与人世的纷扰之间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最后,他以“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作为收尾,营造了一幅飘渺的画面:在美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悠然自得地驾驭着船只前行,仿佛在与世间纷扰告别,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生活的感慨,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非凡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傅惟肖》是南宋诗人萧德藻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左右,正值南宋孝宗在位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萧德藻,由于其才华横溢,深得皇上的喜爱和重视。然而,他在政治生涯中并不得意,曾两度被贬谪至偏远地区。这些人生际遇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现实关怀。 在诗人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北方的金国势力强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国内则由于腐败严重、民生疾苦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使得许多文人志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纷纷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的忠诚。 在这个大背景下,萧德藻创作了这首《次韵傅惟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既有深沉的时代责任感,又具有真挚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萧德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