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半夜新春入管城,平明铜雀绿苔生。
浮澌把断东风路,诉与青州借援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时分,新春悄然降临这座古城,清晨时分的铜雀台已被绿意盎然的青苔覆盖。冰雪消融,阻断了通往东风的道路,我在这里向您求助,希望从青州那里借来援助。
去完善
释义
1. 管城:指毛笔。这里用来形容春节来临时,时间进入新的一年。
2.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3. 铜雀:古代建筑名,这里代指宫殿。
4. 绿苔:绿色的地衣类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
5. 浮澌:河流表面的冰块。
6. 东风:春风。
7. 青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这里是用来比喻援助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立春》一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生机勃发以及诗人的感慨。首句“半夜新春入管城”描述了春天的悄然来临,仿佛是在深夜悄悄进入城市的。这里的“管城”是古代城市的代称,诗人以此表达了春天的无声无息。紧接着的“平明铜雀绿苔生”则描绘了清晨时分,铜雀台上的绿苔渐渐生长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接下来的两句“浮澌把断东风路,诉与青州借援兵”则通过形象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担忧之情。这里,诗人用“浮澌”来形容春天的流水,并表达出由于流水的阻隔使得春风难以畅行无阻。同时,诗人以“诉与青州借援兵”来表达希望能借助青州的支援来化解这个困境,实际上是在表达对春天美好的期待和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春》是南宋诗人萧德藻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56年。在这一年里,立春时节到了,诗人借此抒发内心的感慨和期待。
萧德藻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国家政权偏安江南,军事、政治相对稳定,但在文化艺术上却呈衰落之势。诗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萧德藻个人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战乱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流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立春》这首诗描述了立春这一节气带来的新气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喜悦。同时,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也流露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萧德藻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