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
晌午鸦鸦响踏车,那边丛薄有人家。
老农歇热藤阴下,一树冬青落细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阳光明媚的中午,乌鸦呱呱叫着追逐车子,远处的树林深处有人家。一位老农民在凉快的藤架下休息乘凉,一棵冬青树上,细小的花朵轻轻飘落。
去完善
释义
"晌午":指正午,即中午时分。
"鸦鸦":形容乌鸦的叫声。
"响踏车":指马蹄声和车轮声。
"那边":指的是远离说话人或者描述的地方。
"丛薄":丛生的草木,这里用来形容村庄的景象。
"人家":指农户,这里具体指村庄中的农户住宅。
"老农":年老的农民。
"歇热":休息以避暑热。
"藤阴下":有藤蔓遮挡阳光的地方,意指阴凉处。
"一树冬青":一株冬青树。
"落细花":落在地面上的细小花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田家》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让人感受到炎炎夏日的惬意和农村的朴实生活。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力,展现了农家生活的真实场景。首先,"晌午鸦鸦响踏车"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中午时分,乌鸦在田间啼叫,提醒人们劳作的时间已到。接着,诗人通过“那边丛薄有人家”一句,为我们呈现出远处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那里住着勤劳的农民。"老农歇热藤阴下"则表现了农民在炎热的夏日选择在藤阴下休息,体现了他们懂得在劳作中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最后,“一树冬青落细花”描绘了冬日青树枝头落下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凋谢与轮回,同时也寓含着乡村四季更替的自然景象。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富有哲理,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田家》是宋朝诗人方一夔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90年,正值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尽管北方疆土沦陷于金国,但南方的经济发展依然繁荣,尤其是农业领域。
方一夔在这个时期的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对民间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任职期间,深入乡村田野,体察农民的生活疾苦,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作品以描绘农村生活为主,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的艰辛。
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农田荒芜,粮食短缺。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新的农业技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贫困问题,但也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艰苦。
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下,方一夔创作了《田家》这首诗歌。他通过对农民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困境,表达了对于农民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