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梅花七绝 其七
屐痕印雪不粘尘,去采南枝茧栗春。
待得杏桃蹊树下,我家风味已生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着木屐踏过雪地留下痕迹,不沾一点尘土,去寻找南边的枝头采摘茧栗。等到杏树和桃树的花期已过,果实开始在树林中生长,那时我们家的味道已经可以品尝到果仁了。
去完善
释义
1. "屐痕":古代的鞋子,这里指行走的痕迹,表明诗人踏雪寻梅的情景。
2. "南枝茧栗春":南枝,指南方的梅树枝;茧栗春,指春天的蚕茧和小栗子,这里是用来比喻梅花的色泽和形态。
3. "杏桃蹊树":杏桃,指杏花和桃花;蹊树,即小径旁的树木。
4. "我家风味已生仁":我家,指诗人自己家的庭院;风味,指春天美好的气息;生仁,指发芽长出的嫩叶。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续梅花七绝 其七》中,诗人方一夔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早春赏梅的画面。诗中的“屐痕印雪不粘尘”一句,形象地展现了雪后天晴、万物复苏的景致。诗人选择在此时去南边的梅树枝头采摘春天的果实,表达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待得杏桃蹊树下”一句,暗示了时光流转,杏花与桃花盛开的时节即将到来,这也象征着生命的繁衍与希望。最后的“我家风味已生仁”则传达了诗人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的快乐与满足感,以及对家乡风味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续梅花七绝 其七》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方一夔创作的咏物诗。这首诗意境优美,借梅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和感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方一夔的生平。方一夔(生卒年不详),字时举,号古逸山人,浙江淳安人。他在明朝初期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但因生活所迫,未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他曾担任藩王府的幕僚,后因不满朝政而辞官归隐。他的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表现出浓厚的个人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其次,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朝初年,当时国家刚刚经历了元朝的战乱,社会经济相对落后。方一夔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虽然他怀才不遇,但对人生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主题和思想。在这首《续梅花七绝 其七》中,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哲思。梅花代表了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乐观态度。同时,诗人还通过梅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方一夔的人生态度和诗歌才华,使其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