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沃祥卿见谢 其一

标题包含
次韵沃祥卿见谢 其一
屡缘倦翼发虚弹,抛掷明珠不惮难。 但见云烟归笔下,不知风雨做秋阑。 枌乡人在依余热,桑落春浓压早寒。 时鼓梅花无谱曲,坐中惊倒董庭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多次因为疲倦而随意发挥,毫不畏惧地将明珠抛出。 只见云雾飘散在笔尖下,却不曾感受到风雨催秋天的衰颓。 村子里的人们仍然在散发着热情,桑叶繁茂的春天压制了初春的寒冷。 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即使没有乐谱也能听到它震天的声音,那时让在座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就像当年的董庭兰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屡缘倦翼发虚弹":疲倦的翅膀指作者的劳累;虚弹指的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并未得到别人的关注。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经常因为自己的疲劳而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2. "抛掷明珠不惮难":抛掷是抛弃的意思,明珠在此比喻作者的作品;不惮难表示不畏艰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即使不被理解也毫不畏惧,依然坚持创作的决心。 3. "但见云烟归笔下":但见表示只是看到,云烟代指作家的灵感;归笔下是指将灵感记录下来。这句话意味着作者通过写作记录下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 "不知风雨做秋阑":这句话用风雨来描绘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秋阑是秋天的景象,象征着岁月流逝。作者表达了自己在经历困难和挑战时并未察觉到时间的流逝。 5. "枌乡人在依余热":枌乡是一个地方的名字,这里用来代指故乡;依余热表示作者还在怀念着故乡的温暖。 6. "桑落春浓压早寒":桑落是一种春天的自然现象,在这里代指春天;压早寒表示春天的温暖压制住了冬天的寒冷。这句话意味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7. "时鼓梅花无谱曲":时鼓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在这里用来形容梅花开放的声音;无谱曲表示没有固定的旋律。这句话描绘了梅花开时的美丽景色和动人的声音。 8. "坐中惊倒董庭兰":董庭兰是唐朝的一位音乐家,擅长弹奏胡琴。这句话意味着在欣赏梅花的美丽和聆听梅花的乐声时,作者被深深吸引,仿佛见到了像董庭兰一样的音乐大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方一夔的《次韵沃祥卿见谢 其一》,首联“屡缘倦翼发虚弹,抛掷明珠不惮难”表现了诗人对外界的疲倦和对才华的自信。颔联“但见云烟归笔下,不知风雨做秋阑”意味着诗人的才情如同云烟般自然流淌,而对世事纷扰则浑然不觉。颈联“枌乡人在依余热,桑落春浓压早寒”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季节更替,传达出时间流逝之感。尾联“时鼓梅花无谱曲,坐中惊倒董庭兰”则以典故形容诗人的音乐造诣和才情。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才情、悠然自得的处世态度以及深厚的艺术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沃祥卿见谢 其一》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一夔所作。诗的创作时间约在北宋末年,具体年份无法确定。此时正值方一夔步入官场生涯的初期,他在官场上遇到一些挫折和困扰,但仍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患不断。方一夔身处其中,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生活疾苦。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前途充满忧虑,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家国情怀。在诗歌中,他通过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