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赤壁赋
万舸浮江互荡磨,一番蛟鳄战盘涡。
中天日月悲分影,对局英雄付逝波。
形胜空传二赤壁,文章谁肯百东坡。
荆州风景今何似,秋夜时闻窈窕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数船只在水面上相互摩擦碰撞,就像一场蛟龙与鳄鱼在漩涡中的激战。天空中一轮明月照亮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仿佛在为这场战斗感到悲伤。那些曾经的英雄已经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中,只留下他们的事迹让人敬仰。景色如画的赤壁之地如今还在,但又有谁能写出像苏东坡那样优美的诗篇呢?荆州的风光如今如何?在那个宁静的夜晚,似乎还能听到那悠扬的歌声。
去完善
释义
1. 万舸:众多船只。舸,大船。
2. 荡磨:船只相互碰撞。
3. 一番:一次。
4. 蛟鳄:传说中能引发水患的动物,这里喻指强敌。
5. 盘涡:盘旋的水流漩涡。
6. 中天:天空中央。
7. 悲分影:悲伤的离别。分影,分离的影子,寓意离别。
8. 对局:下棋的对手。这里比喻军事或政治上的对手。
9. 付逝波:随流水消逝。逝波,消逝的波浪。
10. 形胜:地势优越的地方。
11. 二赤壁:古有赤壁之战的传说,两军分为东吴和西蜀两方,故称二赤壁。
12. 文章:这里指苏东坡的名篇《赤壁赋》。
13. 百东坡:赞美苏东坡的文章犹如珠玉,无人能及。
14. 荆州:古代地域名,位于长江中游地区。
15. 窈窕歌: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去完善
赏析
《读赤壁赋》是宋代诗人方一夔的一首描绘赤壁战场的诗。诗中通过描述江面上的船只、蛟鳄、日月、英雄等形象,展现了赤壁战争的壮烈场景。同时,诗人通过对苏轼的赞美,表达了对文学作品的敬仰之情。最后,诗人以荆州的景色作对比,表达了对他乡景色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赤壁赋》是南宋诗人方一夔创作的一首描绘赤壁之景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年间,金兵入侵中原,政局动荡不安之时。在这段时间里,方一夔一直辗转各地,曾任官职,后因战乱而退隐山林,过上了田园生活。
在此背景下,方一夔在阅读苏轼的《赤壁赋》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读赤壁赋》。他通过对赤壁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他在诗中引用了苏轼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表达了江水滚滚东流、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同时,他也以“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来形容当时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民族奋斗的英雄的敬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