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
早行理归装,残灯耿曙光。
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
钟响知云寺,波声认石梁。
修途留不住,去去出山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整理好行囊准备回家,微弱的灯光映照着破晓的曙光。
打开门,看到半山的月光,马儿被院子里的白霜所覆盖。
钟声回荡,那是来自远处的寺庙;水波的声音,告诉我已到达石梁桥。
漫长的道路走不完,渐行渐远离开这个山庄。
去完善
释义
1. 方一夔:南宋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人生哲理。
2. 理归装:整理行囊准备回家。理,整理;归装,返家用的行李。
3. 耿:明亮。这里指残留的灯火在曙光中显得明亮。
4. 半山村:位于半山腰的山庄。
5. 知云寺:位于山中的寺庙,因钟声传播范围广,可听到钟声即知寺庙的位置。
6. 石梁:石桥。这里可能指的是流经山间的小溪上的石桥。
7. 修途:漫长的道路。修,长。
8. 去去:接连离去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早行》描绘了一幅早行归乡的情景。首句“早行理归装”直接点明主题,展示出行人准备回家的心情。次句“残灯耿曙光”通过灯光与晨光之间的对照,营造出黎明前的氛围。接下来两句“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以开门、立马的动作细节展现出游人的动态,山月的明亮和庭院中霜冻的寒冷相互映衬,营造出了早行的肃杀气氛。再往下“钟响知云寺,波声认石梁”是诗人用听觉捕捉到的远方景色,钟声、水声传达出一种远离喧嚣,进入静谧之境的氛围。最后两句“修途留不住,去去出山庄”则是对离别的总结,表达了游子坚定的离家信念以及不断前行的决心。全诗精炼传神,既有景色的生动描绘,又蕴含着深沉的乡愁情感,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行》是南宋诗人方一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踏上征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远行的无奈。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人生际遇:方一夔是南宋的一位文人,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由于科举失意,未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然而,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选择了继续在文学创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和抒发个人感慨的诗篇,如《早行》等。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金兵入侵,国土分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希望恢复中原故土。然而,也有一些文人在现实的压力下,选择了逃避现实,寻求心灵的慰藉。方一夔正是后者,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