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六首 其四
武夷千余仞,山上巢群仙。
曾游析木津,醉堕白玉船。
其下谁换骨,润州小婵娟。
烱烱玉莲锁,栖之此山颠。
丹砂一点染,灵化谁控抟。
尘根洗不尽,展转来凡间。
从言一念失,巫山渺云烟。
徒然八十返,空度三千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武夷山高达千仞,山上住着一群仙人。
他们曾经畅游在天河上,醉酒后不慎掉入白玉船。
在山下有谁脱胎换骨?原来是润州的小美女。
她的眼睛明亮如宝石,栖息在这山顶之上。
用朱砂点染,她的灵气谁能掌控呢?
但她始终无法洗净世俗之根,不断在人间辗转。
因为一念之差失去了道行,使巫山的云彩都显得渺小。
徒劳地修炼八十次返回,却虚度了三千年。
去完善
释义
1.武夷:地名,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历史。
2.千余仞:表示非常高耸的山峰,仞是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大约为7尺或8尺。
3.析木津:是指黄河的分支河道,这里可能指的是古黄河的一条支流。
4.润州:古地名,现指江苏镇江一带。
5.小婵娟:形容女子美丽轻盈的体态。
6.烱烱:明亮的样子。
7.丹砂:一种红色的矿物质,古代常常用作药物和颜料。
8.尘根:佛教用语,比喻人的种种烦恼、欲望等。
9.巫山:位于长江三峡地区,传说中有神女居住于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武侠小说中常见的修仙场景为背景,描绘了武夷山洞的奇遇记。诗人通过“山上巢群仙”表达了自己渴望与神仙为伴的心境,而“醉堕白玉船”则暗示着诗人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同时,诗人通过描述一名美女“润州小婵娟”以及神秘的“玉莲锁”等事物,展现了修仙世界中的奇妙景象。接下来的诗句讲述了修行的艰难,尽管有“丹砂一点染”的神奇力量,但若不能彻底洗净心中的俗世尘埃,终究难以成仙。最后诗人感慨道,仅仅因为一念之差,就错失了成仙的机会,即使努力修行八十一难、度过三千年光阴也无法弥补这个遗憾。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意六首 其四》是明代诗人方一夔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明朝初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在这段时间里,方一夔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生活在一个动荡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
在明初,社会逐渐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过来,国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然而,由于元朝的残余势力仍然存在,部分地区仍有战事发生。此外,明朝初期的政治制度还不够完善,皇帝的权力相对较大,这也给文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方一夔作为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和深厚家国情怀的诗人,他通过对古代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用诗歌的形式,呼唤人们珍惜和平,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去完善